江城子全文内容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 )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
名家评论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陈后山曰:“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公悼亡之作 。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陈后山(陈师道)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此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 。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