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守在校门口等女儿放学的时段里,打发无聊的最佳方式,是和家长聊天,或者听家长聊天 。为人父母者,聊的多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爷爷奶奶一辈,则多是为孩子未来的生活能力忧心忡忡 。
“爸、妈,再加上四个老人,成天围着他一个人转,娇惯得要命 。”
“这些孩子,长大了可怎么活?啥都不会干 。想想我们那会儿……”
在我童年、少年时,类似叹息,也曾不绝于耳 。有意思的是,当年爷爷一辈的叹息,又出现在当年的父母们嘴里 。而且,内容大同小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 。
有一回,当两位老人又在抚今追昔,忧时伤世时,我忍不住插嘴:“别担心,孩子们将来一定会活得比我们好 。就拿做家务来说吧,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未来机器人会相当普及,把他们从没完没了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喜欢的工作,享受生活……”
他们木然地打量我一眼,别过脸,继续大发感慨,一副不屑与我争锋的鄙夷样 。那一刻,我自尊心很受伤 。但很快,我便释然了 。
我想起《后浪》中的一些句子:“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明明时代在飞速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当曾经的后浪成为前浪,为什么转眼之间,便愤世嫉俗起来,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作家王蒙曾写过一篇文章:《别用你的尺子,丈量别人的生活》 。他说,他曾将自己年轻时喜欢唱的歌、喜欢读的书,推荐给自己的孩子,却遭到他们的嘲笑 。过了很久,他才悟到,每一代人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好 。
不管上一代人,还是下一代人,都不必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 。当你总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再精彩,在你眼里也是一塌糊涂,不值一提 。所以,不要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用别人的尺子,来丈量自己的生活 。
02【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思 其孰能讥之乎翻译】老话说得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当人们在背后议论别人时,往往忘了,自己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躺枪 。
有则寓言,很耐人寻味:父子二人驾着小毛驴在路上走着,忽听旁边有人说,这父子俩真傻,有驴都不坐 。父亲听了,便让儿子坐上小毛驴,自己赶驴 。走了不久,旁边又有人说,这儿子也太不孝顺了,自己坐小毛驴上,让老子赶驴 。儿子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便让父亲坐上小毛驴,自己赶驴 。又走了一会,有人又对他们指指点点,说这父亲真狠心,让儿子赶驴,自己坐在毛驴上 。
你瞧,无论父子二人多么努力,多么渴望得到旁人认可,总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让他们无所适从 。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 。小区有位邻居,40岁时,辞去稳定工作,创办网络科技公司 。最初,小区人很佩服他,夸他出息 。可他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特别是前两年,举步维艰 。邻居的赞美瞬间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嘲讽 。
第三年,他公司终于有了起色;第五年,发展步入正轨,蒸蒸日上 。他又成了小区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嘲讽变为赞美 。不过,不管嘲讽还是赞美,他都听不到了 。他给自己和父母购置了新房,搬离了小区 。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避开别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但可以做到:收好自己的尺子,管好自己的嘴,别轻易臧否他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