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 它是最早的一部神话小说 。像《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等均取材脱胎于《山海经》 。神话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 , 而且是远古地理 , 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 , 其中“山经”五卷 , “海经”八卷 , “大荒经”四卷 , “海内经”一卷 , 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 , 550山 , 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 , 经长期传写编纂 , 多少会有所夸饰 , 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文章插图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书 ,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这些人尽皆知的神话都从这里来 。那么它有特点呢?
第一 , 《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 , 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 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 。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 , 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 , 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 。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 , 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 , 古图佚失了 , 文字却流传了下来 , 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 , 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 , 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 , 简单地讲 , 这本书是述图之作 , 也就是说 , 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 , 先有图 , 后有书 , 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 。《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 , 而少动态的叙述 , 多记空间方位 , 而少记时间进程 , 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 , 其实 , 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 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 , 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 , 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 。实际上 , 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 , 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 , 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 。不过 , 《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 ,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 , 怪怪奇奇 , 琳琅满目 , 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 , 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

文章插图
第二 , 《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 。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 , 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 , 余不敢言之也” 。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 。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在其北 , 各有两首 。一曰在君子国北” 。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 , 《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 , 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 。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 , 是彩虹的图像 , 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 。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 , 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 , 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 , 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 , 因此将彩虹描述为虹虹 , 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 , 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 , 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 。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
- 蒙古是不是我国的,蒙古现在还是中国的吗
- 国体是什么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原因?
- 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 禁止英国30月龄以下剔骨牛肉进口
- 今年国庆节没有大阅兵。请问我国对大阅兵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 关于七夕节的小故事 七夕故事来源
- 墨梅古诗正确原文 王冕的墨梅诗句
- 努卡 努卡奶粉排名第几
- 美国飓风和我国的台风有什么区别?
- 十大仙草是哪十大仙草 神话十大仙果仙草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