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
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
注释
滞(zhì):淹留 。一说停滞,不流通 。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
况属:何况是 。属:恰逢,正当 。高风:山中吹来的风 。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
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
第一句是主观化地写景:“长江悲已滞” 。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 。诗人为什么会有此感觉?第二句就清楚地说了出来:“万里念将归” 。原来,他远离家乡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 。“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 。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 。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 。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 。“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
从字面上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 。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 。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 。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 。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 。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 。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 。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 。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
【山中全文和解析 山中王勃拼音版古诗】
- 古诗赤壁全文意思跟注释 杜牧赤壁赏析
- 公斤和磅的换算方法,单位换算公式
-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歌词
- 一年级的家长们,你们的孩子阅读理解和看图写话都什么情况啊?
- 超导可视和微管可视哪个好 超导可视
- 最宠猫粮和伟嘉猫粮 伟嘉猫粮和好主人猫粮
- 野望全文意思和解释 野望古诗原文
- 咏柳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古诗咏柳的意思全解
- 登飞来峰全文解析 登飞来峰王安石朗读
- 美国著名的高中 美国高中排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