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终,三元塔建成也未能破潮州风水,而林监成丢官乘船回老家,不料途中船翻人亡 。“林监成建塔破风水”的传说并不可信,因建塔者为潮州人林熙春而非林监成,但足以佐证彼时潮州学风兴盛,人才辈出 。
海阳龙溪(今潮州庵埠)人林熙春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林熙春因上疏陈言触犯神宗皇帝,被降职外调 。对此,林熙春的选择是托病辞官回乡,一待就是26年,三元塔就是林熙春托病在潮期间主持修建的 。
林熙春一生中两次急流勇退回到家乡,期间也并未赋闲在家,为潮州争盐税、减里役,建三元塔以兴人文,是士大夫情系桑梓的表率 。三元塔的修建,是潮州府城建设的延伸,是明中后期经济社会繁荣的必然,也是潮州人文持续兴盛的良性循环 。
急水已过 一路平波
如今爬上鲤鱼山,俯视韩江支流东溪,可见水面平静,波澜不惊 。但在上世纪70年代水利部门炸宽江面、浚宽河道前,“急水”是三元塔与其周边绕不开的话题 。
三元塔俗称急水塔,塔铭中写“凤城之东,急水一泓”,塔所在的鲤鱼山俗称急水山,急水塔下方有急水渡口,对面是急水村 。清代的《韩江见闻录》中描绘急水关锁:“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泾,此溪以急称耶 。”
因两岸猫头山、鲤鱼山对峙,险峡天成,江面骤窄,水急浪涌,故韩江的这一段,俗称急水 。关于三元塔的故事,总要从这一湾“急水”说起 。
潮州本地文史研究者刘扬标介绍,每逢洪水峰期,韩江水位涨高,急水门两山对峙,水流湍急漩涡多,落差丈余 。急水渡口往来于东西岸,载客横渡东岸时,要有一定经验的撑船员才能往返撑过急水门渡口 。渡船从西岸急水埠要撑过东岸渡口,必须驶至鲤鱼山头处,然后用力撑船俯冲飞过江心 。从东岸要返西岸必须把渡船驶至猫头山嘴,然后同样再用力撑渡俯冲过江心,故称“飞渡急水门”,翻船者常有 。“船只远远地看到三元塔,就知道快到潮州府城了,也提前知道快到急水门,这一段水流急,要做好准备 。”
据《潮州广济桥》一书,嘉靖后期,韩江流域的商业开始兴起,潮州因其地理位置,当闽广之冲,成为韩江流域经济中心 。潮州是闽粤赣边区的水运枢纽,粤东河运货物集散口岸,沿韩江北溯可达兴梅亦可达闽赣,往南可达汕头出港 。
三元塔作为古代少见的高层建筑,发挥其标志物的功能,提示和引导往来的船只,而其宗教神圣性中所蕴含的镇水、防灾、保平安等含义也给予人们心理上的慰藉——看见三元塔,过了急水门,一路皆平波 。
如今,三元塔已经无法入内,但游客仍能看到三元塔一层外部花岗岩上的浮雕,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和各类花草图案,从细节处透露出这座古塔的建造工艺 。
“三元塔的第一层全用花岗岩砌成,最重约有十几吨 。据说,花岗岩先埋于大船船底,洪峰期时利用洪峰运至急水埠,然后慢慢地由人力扛上山顶备用 。三元塔二层以上都用青砖砌成,砌青砖所用的灰浆是由海贝壳灰与熟糯米、红糖混合后而成,很坚固 。”刘扬标说,在鲤鱼山的山脚下和尾端曾经挖出两个池的土用来烧砖,一个名叫“塔头池”位于鲤鱼山尾端东南方,一个名叫“沙边池”位于鲤鱼山尾端西南方,这两个池已经被填平作耕地 。
三元塔工程的繁琐与险要的环境对比产生剧烈的冲突 。塔下急水湍流,但三元塔岿然不动,人们因而相信人有能够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周炜杰认为,古塔为垂直稳固的形态特征,江河为水平流动的形态特征,两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给予人们视觉上安稳的知觉;古人把古塔仿效为同样具有垂直稳固形态特征的山岳、砥柱等岿然不动之物,期盼古塔能镇住奔腾的江河 。
- 风水最好案山朝山图片 风水中案山朝山的作用
- 我的五个师姐全是风水大佬
- 住宅风水影响健康 房子风水对人的影响
- 住宅风水 私人住宅挂红旗风水
- 房子正对小区大门 房子在山坡上风水好吗
- 阳光不充足的房子风水 房子阳光不好怎么处理风水
- 建房子什么样的风水比较好 山上盖房子风水禁忌
- 老房子风水 农村房屋开门风水
- 房子风水不好的表现 西晒房子风水为什么不好
- 刚买的新房子漏水 新房被漏水风水好不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