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二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此时月亮徐徐升起,皎洁的月亮就好像挂在柳树稍上一样,如水的月光洒在地上,与心上人相约在黄昏之后共叙衷肠 。
元宵节的夜晚火树银花、灯火通明,此时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妩媚多姿的柳树稍的映衬下,明月显得是那样的善解人意,那样的温馨浪漫,在这样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怎么能辜负如此的良辰美景呢?
灯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 。在花前月下相会的一对情侣此时共叙衷肠,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与心上人共叙衷肠,就已经足够了 。
词作上片人与景交融,情与景交融,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匆匆,很快成为记忆 。如果说上片是回忆去年的元宵节的话,下片就是在写今年的元宵节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二句,又点明了今年元宵节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还是那么皎洁,灯市还是那么绚丽,今年的元宵节和去年的元宵节是一模一样的,而那个去年相约黄昏后的人呢?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二句,这是词中人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中人抒情的主体 。去年相约的那个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节的夜晚里词中人苦苦地寻觅,可是依然不见踪影 。词中人心情沮丧,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不见去年人”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不见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泪满春衫袖”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 。
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 。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对比愈加明显 。
上片中月光、灯光、柳梢都成了相约的这一对情侣的爱情见证;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环境则成了词中人形单影只的见证 。尤其是“泪满春衫袖”一句中的“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伤感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生查子》写法的艺术特点词中小序“元夕”,也叫上元节,就是现在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的灯会自唐代就已经成为了风俗,如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中就写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写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这些诗句正是写元宵节灯会的情景,苏味道诗中的“花”正是被装扮成节日彩灯的花灯 。元宵节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是恋爱中的情侣约会的良好时机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在灯光阑珊处的元宵节夜晚,在月光灯光下的甜蜜浪漫,词人只用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将情侣在元宵夜约会的情景展现了出来 。
“月上柳梢头”是在写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而“人约黄昏后”一句中,约会的情侣是是观花灯去了吗?上片的结句如水穷云起,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一种写法像极了《诗经·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所营造出的氛围,情侣约会的甜情蜜意溢于言表,这也在情侣心中会留下了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