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三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生查子·元夕》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年,元夜、灯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关照 。两片文义并列,但词意稍有变化 。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异,或易词申意,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文义循序递进,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 。双调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重头的词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 。
《生查子》就属于“重头”词 。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颇有歌词反复一遍,有回旋往复的地韵致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生查子·元夕》对后世词作的影响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如南宋词人王迈《南歌子》:
家里逢重九,新篘熟浊醪 。弟兄乘兴共登高 。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 。官里逢重九,归心切大刀 。美人痛饮读离骚 。因感秋英、饷我菊花糕 。王迈《南歌子》词中上片写“家里逢重九”,下片写“官里逢重九”,就明显有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重头”的写法 。
再比如在南宋词人吕本中的词作《采桑子》中上片写“恨君不似江楼月”,下片写“恨君却似江楼月”;辛弃疾《采桑子》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 。
以上列举的几位词人的几首词作散文写法,很明显有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写法的痕迹,亦或说是欧阳修这种方法的运用或者翻新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

文章插图
小结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具有的《诗经》中《国风》那种明快、浅切、自然风味,则是其他词所不具备的 。
从这一层来说,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在情与景交融、人与景交融、甚至是词作本身的表情达意上,的确是一首非常好的词作 。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欢迎交流指正 。










生查子·元夕
[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不仅领导北宋古文运动,在诗、词作上也著作颇丰 。这首词通过写一个妙龄女子去年元宵与今年元宵爱情的变故,反映了她追求恋爱自由的欢乐与悲伤 。
上片写女主人公回顾去年元宵与情人相会的美好情景 。前两句写这个节日的热闹场面:去年元宵时,街市上花灯竞放,亮如白昼 。后两句所述的那个夜晚与情人的相会;在黄昏夜幕降临,明月刚刚升上柳树的梢时两人悄悄地相会了 。相会的情景必然是美好的,使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的 。
下片叙述女主人公对今年元宵“物是人非”的悲伤 。前两句写“物是”:今年元宵时,圆月依旧皎洁,花灯依旧竞放 。而这“物是”,则为后两句写 “人非”作了铺垫,它使女主人公触景生情,顿感悲伤,眼泪夺眶而出 。
词作戛然而止,给人不尽的遐想和惆怅 。这使我想到了一首唐诗,与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主人公变为多情的公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生查子·元夕》写了什么生活情形?】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使读者回味无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