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莫名其妙就被贷款? 揭秘打“擦边球”的骗贷
有人莫名背上商品贷 , 被催告后才知自己“被贷款” 。 检察官经调查发现 , 这是一群人对贷款的蓄意瓜分 , 嫌疑人称此为打“擦边球”——
这个“擦边球”就是骗贷
顾承骁
被贷款后征信受损
“办贷流程和办信用卡差不多 , 一般都是办最大额2万元 。 中介会带客户过来 , 我负责操作 , 贷款下来后会给客户5000元至8000元不等 , 我拿6000元 , 替客户还完四期 , 每期1000元左右 。 ”
“为什么还四期?”
“因为公司考核就四期 , 只要客户还了四期 , 后面还不还都对我没有影响了 。 ”
看守所里 , 犯罪嫌疑人顾怡天向检察官做着这样的供述 。 因为避开公司监管骗领贷款 , 他于2019年5月被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贷款诈骗罪提起公诉 。 在另一间提审室里 , 与顾怡天案情类似的还有犯罪嫌疑人张建宇 。 他与同伙在网上发布虚假兼职消息 , 在隐瞒事实的情况下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A信贷公司商品贷款 , 后将贷款占为己有 。
顾怡天与张建宇分属两个独立案件 , 彼此没有直接关联 , 但初次阅卷后 , 检察官发现被害单位都是A公司 , 且相似案件远不止这两起 。 同时 , 检察官还注意到首批报案者并非被害公司 , 而是被办理贷款的大学生和无业人士 。 他们大多在A公司短信催还甚至发函催告后才知晓自己在该公司办理了贷款一事 , 不少人的征信记录都因此受损 。
是什么原因让A公司成为不法分子的共同目标?
易审易过的商品贷款
承办检察官决定对位于虹口区的A公司进行实地走访 , 从该公司安全部负责人赵某处得知 , 涉案的贷款项目集中在额度为2万元的商品贷上 。 这种贷款主要针对家电消费 , 办理手续比较简单 , 公司明文禁止在校学生、无业人士成为客户 , 而另一方面 , 对方出具的《公司无纸化办单业务流程说明》证实涉案人员的办贷流程均为常规操作 , 表面上并不违规 。 结束走访后 , 检察官针对上述情况再次对顾怡天进行了讯问 。
“客户信息都是办单业务员先审再由后台审核 , 后台审也就是审核征信 , 一般一两分钟就过了 。 ”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 承办检察官了解到由于A公司后台审核流于形式 , 客户是否具有资质实际上还是业务员说了算 。 这也造成了部分业务员无视审核门槛 , 与无资质客户勾结利用虚假资料骗领贷款的情况 。 这种情况被业内称为打“擦边球” , 即客户以购买家电的名义申请商品贷款 , 获批后再从商家处套取现金 。
为了厘清“擦边球”业务和案件本身的关系 , 检察官做了进一步梳理 , 总结出四类人员:一是客户 , 他们往往不具备现金贷款资质 , 其中相当一部分抱有借钱不还的想法 。 二是贷款中介 ,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客户并与放贷业务员建立起利益网络 。 三是业务员 , 申请A公司的商品贷款必须通过业务员的专用ID且必须在指定商户消费 , 这些业务员基本常驻于电器城、手机店等 , 与商家保持着密切关系 。 四是商家 , 由于商品贷款金额直接汇入商家账户 , 因此套现必须经他们协助完成 。
每次打“擦边球”都是一次四方人马对贷款的瓜分 。 然而私吞贷款 , A公司不会向贷款人追偿?逾期的坏账在业务员的ID中不产生记录?对于这些问题 , 检察官继续向A公司进行询问 。
留下四期偿还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