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高校做同学 母亲:我不是陪读,我也有梦想
9月16日 , 完成为期一周的军训后 , 46岁的王林(化名)终于正式走进梦想已久的大学课堂 。 病理学 , 是她在大学里的第一堂课 。
坐在王林旁边的 , 是她18岁的儿子刘明(化名) , 他们一起考上了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
所以 , 王林和刘明 , 既是母子 , 也是同学 。
中专就是同学
“你是哪里的人?”
“重庆的 。 ”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我只说化名 。 ”
……
第一次见到王林 , 采访人员经历了艰难的沟通过程 。 这位短发、黑瘦的妇女 , 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 。 不拍照、不录音、不摄像三个要求 , 打破了采访人员原本的采访计划 。 甚至对自己的家乡和家庭 , 她也一句带过 。 问及原因 , 她说 , 想要安静求学 , 谢绝过多的关注 。
无奈 , 采访人员只能从零散的一问一答中 , 拼凑出这对母子同学的故事 。
今年46岁的王林能考进大学 , 和国家政策有关 。
2019年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 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 在此背景下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出台多项措施 , 筹备了两次单招考试进行扩招 。
王林和刘明 , 都是扩招的幸运儿 。 今年初夏 , 她在网上看到了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的信息 , 便和儿子一同报考 , 并且都顺利通过选拔 , 成为该校医学院学生 , 也让彼此成了大学同学 。
和儿子同窗 , 王林并不陌生 。 3年前在一所中专院校 , 她便和儿子开启了这一特殊的模式 。 王林说 , 对于母子同窗 , 自己才是独特的存在 。 因为曾有很多人问她 , 40多岁的妇女来学中专、大专课程 , 跟得上吗?
“别看我岁数大 , 每次考试排名都在前20名 。 ”提到自己在中专的成绩 , 王林十分自信 。 她说 , 自己绝对没给孩子丢脸 , 之前在中专学习的30多门课程 , 她从未挂过科 。 儿子在专业课成绩上强过她 , 她就在文化课程上紧追 , 绝不掉队 。
“我完全没想到 , 妈妈投身学习的决心有这么大 。 ”刘明告诉采访人员 , 中专毕业前 , 他和妈妈一起到市内一所中医院实习 , 差不多每隔一个月就要去新的科室 。 每天上班时 , 他们要跟着医生学习 , 下班后还有很多病历需要整理 , 18岁的年轻人都觉得很累 , 但妈妈依然没有掉队 。 在此期间的各项考试 , 妈妈和他一样 , 全部合格 。
要求一视同仁
“我见过这位妈妈几次 , 对她印象很深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培德告诉采访人员 , 他刚好参加了王林的入学面试 。
当看到王林是一位40多岁的妇女时 , 李培德建议她可以根据政策选择弹性学制 , 在不脱产的情况下 , 修满学分同样可以毕业 。 但这个建议被王林拒绝了 , “她回答 , 自己来这里就是想要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 , 所以坚持要选择全日制 。 ”
第二次见到王林 , 则是在入学后、军训前 , 考虑到她的年龄 , 李培德原本准备特许她不参加军训 。 但这个建议也被她拒绝了 , 坚持要求学校把她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