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高校做同学 母亲:我不是陪读,我也有梦想( 二 )
“说实话 , 最开始我们是有顾虑的 。 ”李培德说 , 这是学校第一次招收大龄学生 , 她同时又是学生家长 , 学校曾担心在管理上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 但几次接触下来 , 王林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他 。
“职业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 , 不就是为在职人员提供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吗?母子同学 , 不应当是拒绝的理由 。 ”李培德说 。
有个小小梦想
“报考是为了给孩子陪读吗?”
“别人都以为是 , 但绝不是 。 ”
“那原因是?”
“一个小梦想 。 ”
梦想 , 是王林说服儿子的理由 。 但在外人面前 , 她却笑得有点腼腆 , 不好意思说出口 , 理由是:万一实现不了 , 岂不贻笑大方?
王林的家庭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得上“医学世家” , 她的父母虽然不是名声赫赫的医学国手 , 在她的家乡却小有名气 。 在她很小的时候 , 父母便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 。 因为医术好 , 收费便宜 , 深受乡亲信赖 , 前来看病的患者经常排起长龙 。
王林说 , 有一次 , 周边区县一位病人慕名而来 , 父亲只用了20多元的药 , 就医好了对方的病 。 病人千恩万谢 , 竖起大拇指:“我坐车过来用了30多元 , 看病才用了20多元 , 王医生真的太好了 。 ”
因为看病的人太多 , 年幼的王林空闲时也会给父母打打下手 。 十七八岁时 , 她开始主动跟着父母学医 , 一来二去积累了很多诊疗经验 。 参加工作后 , 她又在一家企业的医务室工作 。
“因为家庭和工作关系 , 我积累了不少诊疗经验 , 但全面而系统的医学知识却是硬伤 。 ”王林说 , 父母有4个孩子 , 没有一个真正继承了衣钵 , 而她 , 想试一试 。
更重要的原因 , 则是王林认为现在医疗资源有限 , 如果所有人、所有疾病都去三甲医院诊治 , 势必人满为患 , 且费用不菲 。 实际上 , 常见的、轻微的病症 , “品级”不高的乡村医生就能解决 , 让患者用最便宜的价格 , 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 她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 , 就是和父母一样 , 成为这样的医生 , “这 , 大有可为 。 ”
刘明说 , 初中毕业后 , 他在妈妈的建议下决定考中专 。 当时在一家企业医务室供职的妈妈 , 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辞职 , 和儿子一起报考!
独自带娃求学
“辞职读书 , 经济来源怎么解决?”
“我有一点积蓄 。 ”
“孩子的父亲会补一些吗?”
“这是隐私 , 我不想提 。 ”
对于家庭和丈夫 , 王林讳莫如深 。 采访人员只能从她只言片语的描述中 , 看到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经历 。 在王林的回忆里 , 刘明从小就是她独自抚养的 。 很多时候 , 她白天外出上班 , 只能将刘明一个人锁在家里 。 刘明不到5岁时 , 她就不厌其烦地教他用电的方法 , 以及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东西 。 “没办法 , 我也知道很危险 , 但不教他 , 更容易出事 。 ”这段经历 , 让王林湿了眼眶 。
后来 , 刘明上了小学 , 她除了本职工作 , 还在外与人合伙做装修 。 晚上下班 , 除了料理家务 , 还要给刘明辅导功课 , 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