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否认商户具有过错 , 如果消费者购买一件或者几件商品 , 最后要求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 , 这就足以引起商户的注意义务(现在对打假人对真正产品质量不合格关注的少 , 往往关注商品的成分、配料表、保质期等) , 达到让其规范经营的目的 。但职业打假人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赔偿主张 , 并且不间断的投诉 , 让市场监管部门也疲于应对 , 不仅损害经营秩序 , 而且助长了相当一部分人不劳而获的思维意识 , 对人的成长也没有益处 。
我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 。2019年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要求“依法打击网络欺诈行为和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第五条(十六)明确规定 , 依法规范牟利性“打假”和索赔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 , 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 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这无疑为职业打假行为戴上了“紧箍咒”
2020年10月19日新修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删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 , 我认为这让主张权利的主体回归“消费者”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下:“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 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 , 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因此 , 消费者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适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群 , 只要不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 , 而是为了生产经营或者职业行为 , 就不应该认定为消费者 。职业打假人的购买行为应理解为一种职业行为 , 因为他们是以此为业的 。但是对于非消费者而言 , 买了假货 , 法律并非不予保护 。相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退货和违约金等救济方式;遭到伤害的 , 可以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
我国现在的产品质量已经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 , 食品安全领域也有了质的提升 , 而且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越来越全面 , 越来越严格 , 对于以打假为业的人 , 可以休息一下了!

文章插图
- 央视315打假2022 315打假什么意思
- 315可以查什么 315严查什么意思
- 315打假产品查询 315官网查真假
- 2021年315不合格奶粉名单 2020年315奶粉曝光
- 315官方投诉平台 315查询网
- 打了12345派出所威胁我 12315处理不了找谁
- 移动公司网上投诉平台 12315网上投诉平台
- 315全国征信 315全国信用等级公示系统官网
- 电商315是什么意思 网上说的315是什么意思
- 央视曝光洗发水黑名单 315曝光致癌洗发水2021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