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渺渺兮予怀句式( 三 )




三、
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主语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⑷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


2、谓语省略


谓语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


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渺渺兮予怀句式】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
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左传.肴之战》)


③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如: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蒲松龄《促织》)


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


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四、
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形+于+宾 。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