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梨花诗词 描写梨花的优美古诗( 二 )


而周邦彦的这首《水龙吟》就是抒发相思与怀人的情感的 。周邦彦笔下的梨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的描摹,而是反映出词人丰富的情怀思绪,这一特点也深化了词作的情感意蕴 。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邦彦的这首梨花词中,在领略词人对梨花的形色描绘的同时,感悟词人寄寓在梨花中的情感意蕴 。
开篇两句“素肌应怯馀寒,艳阳占立青芜地”,大意是说:梨花亭亭玉立在春光绚烂的草地上,樊川与灵关这两个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梨花,远远望去,就如同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当暮春时节到来,花瓣纷纷落地,又如同飘飘洒洒的雪花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 。
梨花
“樊川”是地名,位于长安,在汉代就以广植梨树而闻名 。“灵关”也是地名,也是一个梨花遍野的地方,文献中就有“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的记载 。
梨花的花语是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 。如果游人来到这样的地方,梨花悄无声息地落在游人的衣服上,梨花的花瓣是这样的轻柔,游人轻轻地用手指拈起一片飘落在身上的花瓣,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呀!
“素肌”是指洁白的肌肤,词人用这两二字来比喻梨花花瓣颜色的洁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有一句描写梨花的诗句“梨花白雪香”,李白将梨花素淡的芳姿比喻成雪花 。而周邦彦却将梨花比喻成洁白的肌肤,这是一个精彩而又传神的比喻 。
梨花在暮春时节开放,花期一般有二十天左右,当梨花凋谢时,春节也就接近了尾声 。这时的田野是绿草如茵,这时的天气是阳光明媚,这是一派盎然的暮春景象 。花的香味和青草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一幅美好的暮春梨花图卷 。
词人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梨树亭亭玉立在春光明媚的青草地上,词人也用细腻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自然境界 。此情此景,让人为之心动 。
接下来词人写到了梨花开落的时间 。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原来是“传火楼台”这一句,“传火”指的就是清明日,这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由此可以知道,梨花开放的时节在清明前后 。周邦彦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既生动形象又有意境, 也展现了周邦彦出色的语言功底 。
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节 。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从远古时期的改火习俗沿袭而来的 。古代寒食节有禁烟火的习俗,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所以得名“寒食节” 。
如果说前面五句,词人写的是阳光明媚时的梨花的话,那么下面的几句写的则是暮春风雨中的梨花形象 。
清明时节斜风细雨,可是在词人眼中,好像连风雨都是因为嫉妒盛开的梨花才下的,才将点点雨滴浇在了梨花的花瓣上 。所以词人发出了“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的感叹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梨”谐音“离”,有分离的寓意 。梨花被风雨打湿,梨花带雨,花枝垂在窗口 。黄昏的时候采摘一枝,便引起了词人相思的泪水 。
词人在“泪”前加上“黄昏”二字,既点明时间,也表明这泪是伤春的泪水,是相思的泪水,相思与怀人之情呼之欲出 。
写到这里,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的思绪随着风雨中的梨花飘向了相思的人,风雨中的梨花触发了词人相思之情 。
梨花带雨,花瓣飘落 。词人点点滴滴的心事无人可诉,也无人怜惜 。词人笔下,洁白如玉的面容与美丽动人的梨花相互映照,但眼前只有茂盛的梨花,不见娇美的面容,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唏嘘遗憾的事情,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伤落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