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

在广西三江、龙胜一带,居住着一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侗族,无论是他们的服饰、饮食、还是风俗习惯都具有浓浓的民族气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饮食习惯,“侗不离酸、侗不离鱼”已经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喜食黑糯米饭,腊也、打油茶等都反映他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侗族人以大米为主食,对于糯米饭是情有独钟。侗族人每天下地干活前,都会用木甑蒸熟一桶糯米,用芭蕉叶包好糯米饭放在竹篮里,再配上酸鱼、蔬菜等,就是一天美味的中饭了。侗族人很喜欢用鸡汤、鸭汤来煮糯米粥,还有用糯米饭拌鸡血鸭血后蒸熟,冷却后切块,再拌上各种香料炒,然而最让人惊奇的美食是酸鱼酸肉,这种用新鲜的草鱼、鲤鱼、鲢鱼、猪肉等混合糯米饭、辣椒面腌制的鱼肉,鲜、香、辣、回味甘甜,十分的开胃。据说食用这种酸鱼酸肉可以治疗痢疾、增强食欲等。





鲤鱼|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
文章插图

制作酸鱼有一定的工序。苗族侗族的正宗腌鱼是用稻田放养的鲤鱼。秋收时节,放干稻田,捕来放养半年的鲜活鲤鱼,每年约有半斤左右,将鱼从背部剖开,除去内脏,加食盐、料酒、茴香等作料,晾至半干,再把盐水浸泡过的糯米饭,加辣椒粉、花椒等拌成腌糟,用腌糟填入鱼腹。然后在腌桶或腌坛里铺一层腌糟,铺一层鱼,层层相叠。若是用木制腌桶腌制,装满后需用大张木叶、水竽叶等将桶口包好密封,数月之后就可食用了。过去腌制用具多为专用杉木制桶。直径30cm左右,高约60cm,每户均有3至5桶,足够一年的食用了。用木桶腌制的鱼存放时间长,可达20年,不易变质,香味浓,有甜味。





鲤鱼|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
文章插图

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这样的酸鱼,在拿出来之后,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因为实在是不敢确定这样放置了20年之久的酸鱼到底能不能食用,里面是不是还有一定的有毒物质。然而这种储存美食的方法,在侗族非常常见,这可能跟以前食物比较匮乏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以前是没有冰箱这一类的东西的,不管是什么食物,都放不了多长时间,然而只要用罐子将这些东西密封起来,却能够放置很长的时间,甚至比冰箱还要管用,就像这种酸菜鱼放置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





鲤鱼|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鲤鱼|老人把鱼装进坛子,20年后取出招待客人,不是本地人都不敢动筷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