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书上元夜游文言文翻译

海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书上元夜游文言文翻译】浩瀚的大海、超甜的水果、热情的海滩……
在许多人看来,海南是一个度假的胜地,堪称人间天堂,人人向往 。
但是,在900多年前的宋代,海南却是一个“人间地狱” 。
当时的海南,还未开发,地处蛮荒,气候也不好,是人人畏惧之地 。
900多年前,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写下一篇古文,不足200字,可其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治愈了后世近千年 。
《书上元夜游》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
上元,即元宵节 。
这一年的元宵节,苏轼在海南儋州,写下这篇古文 。
在许多人看来,在蛮荒之地海南,苏轼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初到海南的苏轼,心情却并不好 。

  • 初到海南,安排后事
公元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花甲之年的苏轼被贬到了海南儋州 。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
有宋以来,苏轼是唯一一个被贬海南的高官 。
年近花甲被贬海外,苏轼知道,这一去,可能就要死在海南了 。
他给友人写了一封信:
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 。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 。死则葬于海外,庶几延陵季子,赢博之义,父既可施之子,子独不可施之父乎 。
被贬到海南,我已经跟儿子苏迈诀别了,并安排好后事 。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就是做棺材,再准备墓地,死后葬在海南吧!
多么黯然神伤,多么悲凉,却也是一个人正常的反应 。
苦难是弱者的绊脚石,却是强者的垫脚石 。
苏轼从来不是一个弱者 。
  • 身处蛮荒,怡然自得 。
儋州的条件比惠州还差 。
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 。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 。人非金石,其何能久?(《书海南风土》)
人在这种地方,是活不久了 。
可苏轼在海南生活了三年 。
当他将息一段时间之后,就又用他那一贯平和而幽默的眼光打量着海南的一切 。
他喜欢交朋友,在儋州,他认识了好几个黎族的朋友 。
海南多雨,黎人送了他斗笠和木屐,遮去漫天风雨 。
儋州人识字少,多以打猎为生,苏轼喜欢和农人们交往,不怕说错话,自由自在 。
他来儋州两年了,这一天是上元节 。
几个老书生来看苏轼,说:在月色如此美好的夜晚,何不出去走走 。
苏轼欣然同行,他们走过僧舍,走过小巷,那里,黎人和汉人正在欢庆节日,市场上很热闹 。
等苏轼回来时,已经是三更半夜了,家里人熟睡,鼾声四起 。
忽然,苏轼笑了,儿子问他笑什么 。
他说:我笑韩愈 。
韩愈有一首诗名《赠侯喜》,在诗中,他说:钓鱼呀一定要走得海水深处去,大鱼怎么会在水浅处呢?
而苏轼却说:韩愈在水浅处没钓到大鱼,在海水深处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呀?
苏轼笑韩愈什么呢?
执意追寻,未必能得到自己所求的;随缘自适,也许所求自到眼前来 。
什么是得?什么是失?
韩愈苦苦追求,未必有所得;苏轼随遇而安,却收获心安快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