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诗的古典特征与现代特点 余光中诗歌创作特点( 二 )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这首诗视觉上有建筑美 。诗共4节,每节5句,格式一致,字数相同(第4节第2句略微有出入),音节相等,重叠反复的方式一样,排列起来十分整饬 。它完全符合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就像一座齐整的建筑 。同时,小节中句有长短,使得齐整中不失变化,就像翘角飞檐,平添了几分灵动 。
视觉上还有绘画美 。首先表现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选取“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意象为主体,古典传统而意蕴隽永 。余光中在《论意象》一文中谈及“象”与“意”的关系:“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其实就是意象与意境、摹象与造境的关系 。
长江是母亲河,江水如酒,醉人的不是长江水本身,而是对于它象征的生我养我之故土的眷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痴迷、根的追寻,加之酒入愁肠、化作乡思脉脉令人如醉 。
有将“海棠红”解作清晚期至民国早期的中国版图,其状似海棠叶 。以血色修饰土地,以沸血形容乡愁的烧痛,强烈的视觉冲击,炽烈的情感抒发,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背井离乡而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的日子,那些对影饮月、心事无人可诉的孑然,那些平静外表下的情潮涌动——“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
还有与信纸同白的雪花、坚贞幽香的腊梅,无一不在倾吐乡愁,无一不在表白深情 。余光中用这四个意象作了四幅画,一画一景,一景一境,让乡愁变得可视化,蕴藉唯美,浪漫动人,促进读者更好更准确地还原诗人的“内在之意” 。
【余诗的古典特征与现代特点 余光中诗歌创作特点】其次表现为缤纷的色彩美 。每个小节一种主打色,碧、赤、白、黄,缤纷鲜妍,连成一幅多彩的画卷,是视觉的享受,也是情感的点染 。
听觉上有音乐美 。重章叠句,复沓回环,一唱三叹,读来不自觉地想要唱出这首思乡念乡的咏叹调 。同时,整首诗并没有一韵到底,而是每节转韵,ui—ong—ai—ang,增添了一份摇曳多姿的美 。
三、主题多元、思致丰盈『乡愁』『绮情』『浮生』『邂逅』『目光』『至美』六辑,从辑的名字大概可以推想主题内容 。非常喜欢『浮生』『邂逅』『至美』辑下的诗篇 。
浮生中有诗心的来源童心,“永远指向/母语深层的金刚石矿”(《童心》);有跨越160海里海峡、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有离愁别苦,“你是我夜夜梦途的麦加/你是我条条思路的罗马/你走后台北又沉入寂灭”(《别时》);有一支烟囱、一枚邮票、一颗樱桃……浮生有太多值得记录,行履匆匆的我们常常懒于提笔,因而偶有回望时思绪万千却往往只字难言 。看余光中于浮生掠影,记忆由依稀渐次变得清明,旧梦的陈坛一一启封,一时间酒香四溢 。
邂逅的人、事里,李白最为光彩夺目 。他是痛饮狂歌的天才,“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他是打落凡尘的谪仙,“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寻李白》)他是楚狂不是楚大夫,“愕然回头儒巾三千顶/看你一人无端地纵笑”(《念李白》)……
至美现于坐看云起时,“秋之昙日屡目我/以白眼与青睐/我遂遥念阮籍/念他每行至第三世纪的穷途”(《坐看云起时》);至美成于给诗人一点机会,“让他情怯的嘴唇/乘着月蚀的掩护/在深沉的卷潮声中/寻觅你,巫娘的丰唇”(《给星光一点机会》);至美或许所谓春天,“一些受伤的记忆/一些欲望和灰尘/一股开胃的葱味从那边的厨房/然后是淡淡的油墨从一份晚报/报道郊区的花讯”(《或者所谓春天》)……原来人间至美,也许就起于换季的善感,始于轻盈的心,藏于岁月的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