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荀彧荀攸贾诩传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
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西晋)陈寿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 。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 。有子八人,号曰八龙 。彧父绲,济南相 。叔父爽,司空 。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 。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 。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颖川、陈留而还 。乡人留者多见杀略 。明年,太祖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彧常以司马从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 。布既至,翅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 。”众疑惑 。或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 。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 。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 。贡求见彧,彧将往 。
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 。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
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 。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 。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 。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闲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 。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 。
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 。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 。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 。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 。今三者莫利,愿将军熟虑之 。“太祖乃止 。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 。布败走,兖州遂平 。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 。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 。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 。彧劝太祖曰:“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 。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 。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