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所需要的思考模式( 二 )

就像日常我们接到一个活动需求 , 做视觉设计时 , 活动目标如果仅仅是节日暖场营销 , 并不是那么重视销售 , 更注重节日氛围 , 传递品牌理念 , 这个目标则表明视觉风格不能是那种淘宝的大红大紫的画风 , 而应该是细腻、传递节日情感的视觉风格 , 这两者视觉风格相差比较大 , 而如果没摸准活动目标 , 那结果就有些南辕北辙了 。

其实 , 在生活中 , 我门也更应该运用目标思维 , 这样才好涮选掉不必要的信息 , 专注目标 。

第二个想说的则是理性思维 ,

想必这个大家肯定很认可这个 , 因为我们学习字体 , 学习版式 , 学习色彩、学习技术 , 不就是让自己更专业、更理性的创作么 。 但这次我主要想讲的只有一点跟设计相关 , 更多是想讲设计之外的一些东西 。 记得看过一位设计师有个设计习惯 , 就是习惯先处理文案信息 , 把文字放在文档了 , 去处理他们的版式关系 , 当然考虑点就是信息的层级关系 , 或者主次关系 。 更多信息时 , 也要考虑视觉上流程关系等 。 相信 , 专业的设计师都会考虑这些 。

设计之外的理性 , 我觉得是表达的逻辑性 , 就好像当别人问你为啥这么设计时 , 你能很好的表达清楚 , 解说清楚 , 让人理解你 , 而这也是基本的专业表达 。

表达的逻辑性更重视的是视觉的逻辑表达 , 达到一种不言自明的效果 , 就像别人可以用几千字去解释一个项目 , 而我们设计师也同样可以用一些视觉来解释一个项目 , 这里的要求便是视觉的逻辑表达 。 简单的例子 , 就比如我门做一套VI设计 , 可以用一个颜色 , 保持视觉的统一 , 这是比较简单的视觉逻辑表达 , 而复杂点的设计 , 就如UI界面风格细节的统一、活动主视觉与各种子视觉的衍生设计等、又或者我们设计提案概念的层层展示都需要严谨的视觉逻辑 。

那有人会问 , 这种视觉逻辑怎么去学 , 去实施呢?

我觉得可以从基础入手 , 如格式塔原理 , 版式设计原理 , 栅格原理 , 色彩原理等等 , 从核心目标入手 , 就像第一个思维一样 , 清晰的向目标走起 , 然后做各种删减 , 最后 , 关键有这个逻辑意识 , 清楚自己所做的每一步 。

第三个想说的则是创作思维 ,

这一点不言而喻 , 就是创作 , 创新 , 其实不必多花口舌 , 但是依然有一些值得一说 。

有一些设计师 , 可能会比较讨厌别人叫自己为“美工” , 其实美工不美工并不是要紧 , 关键是自己创作时 , 不要有“美工习惯” 把各种素材乱加一通 , 潦草了事 。

其实在设计不久之后 , 我就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优秀的设计 , 里面的视觉内容都是设计师本人一笔一画创作的 , 从字体设计 , 到上面的视觉画面 , 都是创作出来的 , 并不是哪个素材堆里下载的 。 像刚从事设计时 , 总是会去下载各种素材 , 什么两千种矢量卡通啊之类的 , 后面才发现一点用都没用 , 我并不是需要那么多的素材 , 且也不一定会用 , 这也是后来我学习插画的原因之一 , 视觉素材我可以自己去画 , 去创作 , 而不是满网站去搜、去下载 。 看淘宝设计那一块 , 更是优秀的首页设计 , 几乎都是设计师一笔一画创作的 , 而不像一些首页都是素材的堆积 。

当然有时有些素材下载应用起来 , 可以很是省事省力 , 但是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次 , 就要自己完全创作 , 其实这样满足感也更多些 。 像现在 , 我几乎很少去下载素材 , 一般都是收集灵感素材 , 再学着去创作视觉所需的一切 。

这三个思维也正是我在日常设计中 , 加以学习运用的 , 且依然还是需要继续思考的 , 有时也叫作打破固定思维吧 。 像在最近一次整理字体 , 版式 , 创意上的灵感作品时 , 越觉发现这三个思维对我理解优秀作品有着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性 , 也希望可以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