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儒林外史每回好句赏析 儒林外史好词好段摘抄赏析

作者简介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它的内容假托明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 。全书没有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
人物介绍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
艺术特色
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
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
作品评价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 。……让大家笑个痛快 。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
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 。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