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生命意义的诗句 关于生命的诗句

相较于史书,文学作品以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着每个时代的面貌;而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又不可避免地打上各个时代的烙印 。汉朝大一统的帝国统治下,产生了华彩万千的汉大赋;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下,产生气象万千的盛唐诗;宋室南渡之后,词人墨客的作品,无不带有家国之悲 。
我们从文学作品里,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人所处时代的风情,更能切身体会作者当时所怀的情感 。这大概是文学最大的魅力,通过一首诗,一首词,跨越时空的人,共一片情 。李白的风流飘逸,苏东坡的豁达,李后主的悲凉、无奈……在一片片流淌千年的翰墨香里,撷一片相同的相思,悲同一片老去的春光 。
《古诗十九首》,出自于汉代文人之手,却没有留下作者的具体姓名 。收录于《文选》卷二十九,代表了当时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创作者有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明白晓畅的语言,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心中最深的感情 。钟崂在《诗品》中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古诗十九首》,只有十九首,没有具体创作年代,没有留下诗人姓名,却始终在中国文学史和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品无论是从内容上,艺术魅力上,诗人以景抒情的方式上,还是从诗歌五言的形式上,都给后世的文人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

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一. 寻找心灵的慰藉,保持心态上的平衡
《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
【表明生命意义的诗句 关于生命的诗句】文学作品往往是文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东汉末年,朝廷控制不了地方,各地的地方豪强拥有自己的财力、人力,形成自己的力量,成为后来的诸侯,如刘备、曹操 。而具体到每个小地方,又都有自己的地方领导,形成各自的地方势力,比如荆州的刘表,北海的孔融等 。
当时天下大乱,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过今天没明天;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就是募集财物,聚一帮人,然后进行兼并战争,形成自己的热力圈;而对于诸多文人来说,就是投靠一个明主,然后给明主出谋划策 。这样就产生了宦游子弟,他们为了建功立业,为了步入仕途,就自己去找明主 。
然而游宦并不太容易成功,毕竟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卧龙凤雏的名声在外 。大多数士子东奔西走,也找不到可以供职的地方 。就算万幸之中找到了可以供职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更强大的势力所吞并了 。
因此,当时这些宦游的文人生存条件并不好,大多数的他们既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成功入仕,还要面临随时到来的危险 。于是在这种挫败和飘零里,他们需要在其它方面寻求慰藉,来保持心态的平衡 。
这些文人开始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志,表达自己的洒脱和不在意,比如《驱车上东门》里写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坦率地表达出,诗人要用美酒华有来消遣人生 。
二. 游子思妇的情感《古诗十九首》不仅写了离家在外的游的思乡之情,还细腻地描写了留守在家的思妇的相思之情 。思妇莫不盼着远行的人早早归来,有人一片痴情守候,对远方捎回的书信,她回时时置于怀里;也有思妇觉得游子可能不会再回来,只能安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而有的思妇似乎难以经受寂寞,感叹“空床难独守” 。
无论是游子从立功扬名到美酒华服的转变,还是思妇守候时的埋怨,都在礼教和残酷现实间徘徊 。在社会大动乱的背景下,无论是外出求前程的游子,还是守在家里的妇人,都要面对沉重的现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