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出现两条路,买房梦在实现,炒房梦将破灭,房地产理性回归

楼市出现两条路,买房梦在实现,炒房梦将破灭,房地产理性回归

楼市出现两条路,买房梦在实现,炒房梦将破灭,房地产理性回归

楼市出现两条路,买房梦在实现,炒房梦将破灭,房地产理性回归

楼市出现两条路,买房梦在实现,炒房梦将破灭,房地产理性回归


"multi_version":false

降价“抢客”、打折促销之下 , 成交量反而在下降 。

9月23日 , 《第一财经》发文称 , 被骗了那么多年的“金九银十” , 原来只是促销噱头 。 这段评论性的话 , 说的一点也没有错 。

就拿今年的“金九”来说 , 降价“抢客”成为常态 , 打折促销也不甘落后 。 不过 , 即使是噱头 , 可确实也是有实实在在优惠的噱头 , 如果拿到手也是真金白银 。

但是 , 就是这样大的折扣 , 这么多的优惠 , 却并没有带来成交量的提高 。 上海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 今年9月上半月 , 35个典型城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7% , 比去年同期下降7%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交量的回落并不是个别现象 , 反而是普遍的回落 。 4个一线城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相比8月上半月下降7% ,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4%;16个二线环比下降8% , 同比下降2%;15个三四线环比下降3% , 同比下降16% 。

卖力的降价促销 , 换来的却是不理想的成交量 , 原因何在?

这个原因 , 《经济参考报》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文章指出:当前 , 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坚定不移地向“房住不炒”轨道理性回归 。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决地打消了市场上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 无论是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 还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都需要房地产市场参与者保持足够理性 , 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态势 。

房子的居住属性逐渐被加强 , 金融属性慢慢被减弱 , 房地产正在理性回归 。

第一 , “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 。 有一个曾经“根深蒂固”的想法 , 在这几年悄然发生着变化 。 以前人们把房子当作“投资品” , 不少人买来为了“投机”;现在人们把房子当作“生活用品” , 买来为了居住 。

这种改变 , 最终源于房子的投机与炒作空间正在被挤出楼市 。 8个月367次的调控 , 全方位、多角度的覆盖 , 让房子的投机与炒作的空间越来越小 。 想靠着房子就能实现“发财梦”的想法 , 再难实现 。 正因为如此 , “房住不炒”才被人们所熟知 , 被人们所接受 , 从而深入人心 。

第二 , 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在减弱 。 任何事物的成长 , 都是由弱变强 , 由小变大 。 就像一个人从幼年到壮年一样 , 小时候他可能需要借助“学步机”才能行走 , 长大后他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物也能健步如飞 。 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 房地产就相当于“学步机” , 已经不能促进行走 , 反而开始成为行走的累赘 。

社科院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 , “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6左右百分点的带动贡献 , 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 。 也就是说 , 去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已经为负 。 而在许多房价收入比过高的一、二线城市 , 楼市对消费和投资已经产生了较严重的挤出效应 。 ” 。

第三 , 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 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 , 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3平方米 , 比1978年增加39.2平方米 。

40年前 , 人们可能几代人蜗居在老旧的房子里;而40年后 , 房子已经不再是问题 。 潘石屹评论说 , 现在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跟发达国家一个水平了 。 虽然目前还存在“3套房”现象——在农村建了一套房 , 在县城买了一套房 , 却在工作地租了一套房 , 但是居住条件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已经大大改善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