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0)程门立雪《宋史》【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 文言文书信格式 经典文言文书信
-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对照
- 纯孝之报的启示 纯孝之报文言文翻译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奈何姓万文言文翻译
- 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
- 国有三不祥的故事 国有三不祥文言文翻译
- 苏秦刺股文言文翻译 苏秦引锥刺股的启示
- 波斯王子启示攻略视频 波斯王子2攻略图文
- 傲慢与偏见人生启示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英语
- 文言文父善游的启示 父善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