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方法及图案简单 风筝制作方法 手工 小学生( 二 )


明清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 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 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 , 除自己放飞外 , 还赠送亲友 , 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
风筝分为硬翅和软翅两种 。 硬翅风筝骨架不能拆卸 , 受风力强;软翅风筝骨架可以拆卸装盒 , 便于保存和携带 , 放飞时各部件可以自由活动 , 如“龙头蜈蚣”风筝的龙头双目能转动 , 利爪能屈伸 , 鸟禽状风筝可以展开翅翼奋飞云间 , 金鱼状风筝可以摇头摆尾地缓缓游动 , 等等 。 除了这些以外 , 还有宫灯、花篮等立体状的风筝 。

求风筝的制作方法材料 (1)2根松不或云杉木棒(0.6厘米厚 , 1厘米宽 , 90厘米长) (2)风筝面材料(塑料等) (3)绳子 (4)剪刀 (5)木尺 (6)黏条 (7)小锯子 (8)粉笔 (9)木胶 在别人的帮助下 , 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见图5-1) 。 请注意 , 不要使锯对着自己 。 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 , 做个记号 , 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 , 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见图5-2) 。 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 , 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见图5-3) 。 拉直绳子 , 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 , 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见图5-4) 。 把绳子拉紧 , 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 。 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 , 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 。 现在 , 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 , 以便做出一个样本 。 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 。 用粉笔画出样本 。 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 , 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 。 沿着画好的线 , 小心地剪出样本 。 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 , 用胶条把它们黏紧 。 现在 , 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 , 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 , 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 。 加上马勒套 , 在大人的帮助下 , 在两根木棒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 , 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绳子 , 把这根绳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叉处 , 把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风筝底部的木棒缺口处 。 把用于放风筝的绳子系在马勒套上 , 位置在于使之距离风筝底部缺口处约90厘米和距离你所连接的马勒套到小孔处约60厘米处 。 不断地上下调节这个套结 , 以便使风筝平稳 。 这个风筝不需要尾巴 , 并且 , 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 , 也可以飞起来 。 请记住 , 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放风筝 , 并避开高压线 。
怎样制做风筝找个草图 扎个自己喜欢的骨架 , 关键是最后绑线时注意 不要偏重心了 要不飞不起来的 很好做的 自己试试就会了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风筝制作方法 手工 小学生和风筝制作方法及图案简单的全部内容 ,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