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李世民对刘武周的战争,也是如此 。当时刘武周据有马邑,为“争天下”,其兵锋必然“南向”并州、河东 。在强敌面前,唐军姜宝谊、李仲文、裴寂接连打了败仗,李元吉弃城而逃,唐相继丢失介州、并州、晋州及龙门 。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李渊下令“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李世民则认为太原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且河东“殷实”,为“京邑所资”,坚决反对李渊“举而弃之” 。于是,李世民临危受命,率兵出征,并在柏壁屯兵,与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 。这次,李世民仍然采取了坚壁挫锐、后发制人的战术,休兵秣马,养精蓄锐,只令偏将乘间抄掠敌军,而大军则坚壁不战 。

文章插图
李世民分析说:“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集于是 。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扦蔽 。军无蓄积,以掳掠为资,利在速战 。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 。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 。当待此机,未宜速战 。”两军相持近半年以后,宋金刚果然粮运不继,军中乏食,他不得不后撤北去 。李世民领兵追击,刘弘基以“士卒疲顿”相劝阻 。李世民驳斥说:“功名难成易败,机者难得易失,金刚走到汾州,众心已沮,我及其未定,当乘其势逐之,此破竹之义也 。如更迟留,贼必生计,此失机之道 。”李世民乘胜追击,一举击败了刘武周 。

文章插图
在取得对刘武周的胜利后,唐统一全国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在讨论发兵东征时,唐的谋臣武将中,“唯秦王请行,封伦赞成此计”,李世民竭力支持李渊的主张 。发兵以后,唐军猛攻洛阳,十余日不克,将士疲弊思归,总管刘弘基等请班师 。李世民分析形势,认为功在垂成,下令说:“敢言班师者斩!”尽管李渊“亦密敕世民使还”,但他还是说服了李渊,同意继续攻打洛阳 。接着窦建德将兵援助王世充,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二打一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 。他驳斥了错误的意见,采纳了正确的意见,进行了英明的战略决策 。对王世充,他指出其军“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 。对窦建德,他认为只要唐军入据武牢,就可扼其咽喉 。这样,“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到时“城破兵强,气势自信,一举两克” 。他指出战争的关键是入据武牢 。因此,李世民留李元吉等围困洛阳,自带骁勇3500名急趋虎牢 。这时,窦建德布置全军“自板渚(今汜水镇北)出牛口(汜水镇东北)置阵,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属鹊山(在汜水南),亘二十里,鼓行而进” 。李世民登高对敌阵观察后,对诸将说:“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阵,有轻我心 。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阵久卒饥,势将自退 。追而击之,无不克者 。与公等约,甫过日中,必破之矣!”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士卒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欲退” 。这时,李世民抓住战机,率轻骑先行出发,使大军随后跟上,东涉汜水,直逼窦建德阵 。窦军大败,窦建德被俘 。此战李世民通过对窦建德军的探察,发现他们是无纪律,有轻我心,因此按甲不出,待其勇气自衰,阵久卒饥,势将自退时,再追而击之,结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窦建德兵败后,王世充也因势孤援绝而降 。
- 塔利班来中国谈什么 塔利班来中国做什么生意
- 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代书法家有哪些
- 刚果金绑架案 刚果金中国人被绑架
- 明朝皇帝顺序表 朱元璋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 初中化学有机物无机物的区分 高中怎么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和无机物
- 因在车祸中勇救学生,自己被撞成重伤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美,在哪里?
- 又是一年中秋时作文怎么写四百字 又到一年中秋时作文
- 杜甫被称为什么称号
- 杜甫后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啥
- 莫亚易经风水研究院 中华易经风水研究院副院长梁安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