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冠绝古今

文章插图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文章插图
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显示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在重大战略决策上,他能够综观全局,深谋远虑;在制定作战方针时,他能够知己知彼,出奇制胜;他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在战斗中能够不畏强敌,身先士卒 。军事家毛泽东对李世民的战争指挥艺术和在军事理论上的建树,非常推许 。他在冯梦龙的《智囊》里读到李世民“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诸语时,旁批道:“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
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李世民也很自负,他曾对臣下说:“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 。”
李世民之“能军”,首先体现于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隋末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挥师向关中进军,在霍邑遭到隋军顽强抵御 。此时,秋雨连绵,军中乏粮,李渊等有退兵之意 。但李世民力排众议,力主“鼓行而西”,主张“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坚持了正确的战略路线 。这表现了李世民战略家的远见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

文章插图
霍邑战后,李渊率领大军南下,准备渡过黄河,然后直取长安 。屈突通率军镇守河东,下令拆毁河桥,对李渊进行阻击 。黄河岸边的百姓主动为李渊提供过河船只,李渊的队伍,有一部分已经渡过黄河 。李渊虽然与屈突通打了几仗,但是没能攻克河东,打算丢下河东不管,兵锋直指长安,但是又担心屈突通在后面牵制 。谋士裴寂说:“今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 。”李世民却说:“不然!兵法尚权,权在于速 。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 。我若迟留,彼则生计 。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 。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 。”李渊折中二人意见,他一方面留下部分人马围攻河东,一方面率领主力入关 。在以上事件中,李世民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正确的路线,从而为李渊军队直下长安,建立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础 。
李世民之“能军”还体现于他打仗很讲究战略战术,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判断,然后施以不同的战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李世民曾对群臣说:“朕自兴兵,每执金鼓必自指挥,习观具陈即知强弱,常以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 。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返击之,无不溃 。多用此而制胜,思得其理深也 。”他又说:“夫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 。”对于强大的敌人,李世民往往用“坚壁挫锐”“敌饥以持久弊之”之法,使敌人虚弱疲弊;待敌人虚弱疲弊之后,就采用“吾强对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返击之”的战术,打垮敌人;敌人溃散后,再“见利速进”,彻底消灭敌人 。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在平定陇右割据势力薛举部的战斗之初,李世民深沟高垒不与薛举决战 。因为薛举军队悬军深入,利于速战,故李世民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以逸待劳、坚壁不战的办法 。可是李世民突患疟疾,便把军事事务委于长史刘文静等人 。刘文静未听从李世民“深沟坚壁,以老其师”的命令,轻举出兵,陈兵于高摭城西南,“恃众不设备”,结果遭到薛举的突袭,唐军大败 。高摭兵败之后,李渊为了挽救局势,于这年八月再次命李世民率领刘文静等人进击 。九月初,李世民率诸军向高摭,薛举军十余万拒之 。薛举子薛仁杲数次挑战,李世民坚壁不出 。诸将咸请战,李世民说:“我士卒新败,锐气犹少 。贼以胜自骄,必轻敌好斗,故且闭壁以折之 。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 。”并且下令说:“敢言战者斩!”于是两军相持六十余日 。十一月初,薛仁杲军粮尽,将士离沮,于是李世民抓住战机,发动了攻击,获得大胜,逼降薛仁杲 。这次胜利,解除了来自西面的威胁,巩固了唐在关中的统治 。
- 塔利班来中国谈什么 塔利班来中国做什么生意
- 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代书法家有哪些
- 刚果金绑架案 刚果金中国人被绑架
- 明朝皇帝顺序表 朱元璋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 初中化学有机物无机物的区分 高中怎么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和无机物
- 因在车祸中勇救学生,自己被撞成重伤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美,在哪里?
- 又是一年中秋时作文怎么写四百字 又到一年中秋时作文
- 杜甫被称为什么称号
- 杜甫后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啥
- 莫亚易经风水研究院 中华易经风水研究院副院长梁安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