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桂圆怎么吃既能补血又不上火呢?关键在于一点,古代3名医教你吃

文章插图
为什么吃桂圆会上火?
但是,我也遇到不少顾客,想吃桂圆,又怕上火,纠结得很。
其实,桂圆的性质相对比较平和,并不太容易上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以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
但龙眼味道很甜,甜味既能健脾又能伤脾,过甜是容易生痰的,所以,有的人多吃几颗桂圆,就会觉得喉咙不太清爽,有痰的感觉。
龙眼的甜味滋腻了脾胃,运化能力下降,生了痰湿,痰湿又困住了脾胃,脾胃居中,就像十字路口一样。如果十字路口被堵,四面八方的交通都受到阻碍。那些虚不受补的人,多数都是脾胃这个“十字路口”被痰湿“堵住”了,能量布散不出去,便郁而化火了。
所以,想吃桂圆又不上火,首先要先健运脾胃,清理痰湿。

文章插图
怎样健脾化湿?
脾胃虚弱是湿气重的根本原因,不健脾,就无法祛湿。但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层关系,一味地祛湿,结果湿气越祛越重。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1、先天不足母亲体质不好,或孩子在娘胎里就得不到很好的营养,发育不好,孩子的先天条件比较差,这是很难补救的。现代家长都特别在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很多人没搞清楚,这根起跑线在哪。不是胎教、不是早教、不是各种辅导班,而是父亲、母亲两人的身体条件。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先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再生孩子。
2、饮食不当饮食需要经过脾胃加工运化,才能被身体利用。所以,饮食的好坏,首先影响到的是脾胃。比如肥甘厚味、生冷刺激、暴饮暴食等,都会伤害脾胃。
古人育儿有个观念,“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就是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以免伤了本就还未发育完善的脾胃;不能捂得太过,以免肺失去了调节的能力。
现代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不是不爱吃饭,就是容易感冒发烧,不妨思考一下古人的育儿观。
成年人也常因工作导致饮食不规律,或任性妄为,胡吃海塞,活生生地把自己的脾胃搞坏了。

文章插图
3、多思伤脾过多思虑很伤脾胃。典型的如“相思病”,因为过度思念某人或某物,茶不思、饭不想,就是思虚伤及脾胃,脾胃运化不起来了。
我接触的顾客中,脾胃不好的主要有三类人群,一类是脑力工作者,平时用脑多;二是全职妈妈,每天为各种琐事操心忧虑;三是学生,在内卷的压力下,大脑要不断地思考,不敢停歇。
所以健脾,就是要先解决掉伤脾的因素。先天因素后天无法改变,只能提醒家长们在“造人”前,三思而后行,先把自己调理好。后天因素,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饮食,并减少思虑,减轻思想负担。
另外,可以根据脾胃的不同状况,适当选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仁、甘草、山楂、麦芽、陈皮、荷叶等泡茶、煲汤,健脾、理气、化痰、祛湿。

文章插图
桂圆怎样吃?
吃桂圆首先要注意量,吃多了,普通人也会上火。一般来说,桂圆一天吃10粒左右就差不多了。桂圆味甜好吃,有些人捧起桂圆就放不下,一吃就是几十粒,不上火才怪呢。我虽然从小就拿桂圆当零食吃,但也不敢多吃,都是抓一小把,大约十来粒,干嚼。
1、煎汁饮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桂圆“不易化,宜煎汁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