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巧手韩玲:用匠人精神助残扶困
----扎染巧手韩玲:用匠人精神助残扶困//---- //
韩玲在介绍扎染作品 。
----扎染巧手韩玲:用匠人精神助残扶困//---- //
韩玲在介绍扎染作品 。
好不容易从车祸置换左腿髋关节的伤痛中走出来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八一毛纺厂熟练技术能手韩玲没想到 , 第二年 , 又一场车祸降临了 。
那是1989年 , 25岁的韩玲到伊犁出差 , 乘坐的汽车路过山体险峻的果子沟时 , 被货车撞到山下 , 她在树杈上昏迷了两天两夜才被找到 。 躺在病房里 , 医生告知要一辈子坐轮椅 , 韩玲心想 , 活着没有意义 , 还要拖累父母 , 好几次都想提前结束生命 。
性格开朗的父亲鬓角瞬间白了 , 但连续一个月开导女儿 。 接着是右腿髋关节置换术 , 毕竟不是自己的骨头 , 一旦康复训练不成功 , 就得一辈子坐轮椅 。 逐渐恢复自信的韩玲下了狠心 , 别人锻炼两个小时 , 她就练4小时 , 腿伸一下就非常疼痛 , 康复训练中 , 甚至把医师的脖子都抓烂了 , 还曾昏迷6次 。 所幸 , 结果不错 , 虽然走路一瘸一拐 , 但韩玲终于可以摆脱轮椅了 。
第一次接触扎染 , 韩玲就被这种民间工艺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 手工扎染有100多种技法 , 即使同款 , 也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图案 , 尤其是扎染花 , 即使织物上有成百上千朵花 , 染出后每朵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 每次解开绳子看到斑斓的图案 , 都是韩玲的幸福时刻 。
1996年 , 韩玲所在的八一毛纺厂下属分厂皇冠帽业有限公司停产 , 后进入福利厂每月领取生活费 。 韩玲毕业于西安纺织学院 , 她不愿放弃专业 , 就用自己所学的扎染技术 , 在自家一室一厅的住房里开始了扎染事业 , 为左邻右舍染点衣料 , 增加一点收入 。
那时 , 鲜有人掌握羊毛扎染技术 , 学习纺织印染专业的韩玲开始潜心研究 , 染料味道刺鼻 , 她常常是流着眼泪做试验 。
每当染色时 , 房间里就弥漫着刺鼻刺眼的酸碱气体 , 她只能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姥姥家 。 家里大锅小盆被酸碱腐蚀坏了十几个 。 每天守在高温中 , 泡得面部粗糙通红 , 走到人前 , 也是一身的颜料酸碱味 。 就这样 , 韩玲一直坚持着 , 在无数次的试验、摸索中 , 凭着这股坚韧钻研的劲儿 , 她攻克了羊毛扎染的技术难关 , 扎染技艺不断提高 。
2003年8月 , 韩玲远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 获得了扎染竞赛第一名 , 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 同年11月 , 她还代表中国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世界残疾人作品展览节 。
在印度 , 扎染的比赛项目是在一块2.5米长的白布上制作当地妇女穿的沙丽 , 了解了印度文化后 , 韩玲用6个小时时间扎染出《花蝶》 , 沙丽中间是展翅欲飞的蝴蝶 , 周围是炫丽的满地花卉 。 作品获得大奖 , 展出后立即被外国人订购 。 交流环节 , 日本人找到了韩玲 , 请求制作一条扎染和服腰带 , 印度人请求扎染一条喜马拉雅山羊绒围巾 , 韩玲没有拒绝 , 同样拿出了令人赞叹的作品 。
两年后 , 八一毛纺厂政策性破产 , 韩玲作出了一个令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 , 用买断工龄的钱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 , 在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西工业区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染色工房 , 在石河子市西一路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门面房 , 开了一家“奇异扎蜡工艺品店” , 聘用两名下岗女工和4名残疾妇女 , 专门销售自己生产的扎染围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