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共享农庄:红果树+小酒馆改造记( 四 )
▼小酒馆立面图
临街的院墙由砖石砌筑 , 与建筑墙体的素混凝土形成风格迥异的肌理 , 建立了最直观的吸引力 。 建筑所在地除北侧外并无相邻建筑体 , 利用如此优势 , 建筑师将建筑视作“观看的机器” , 在立面最佳观景位置设置开窗 , 让远近景致悉数“入画” 。
▼小酒馆外观
为了满足商业属性空间应有的尺度感与使用灵活性 , 建筑师将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加高至两层并做了通高处理 , 容纳室内就餐活动 。 “廊下空间”由“红果树”延续至此 , 满足半室外就餐的需求 。 而庭院之中 , 暖色编织质感的沙发椅围合出一种欢聚的氛围 , 水泥花坛里野蛮生长的绿植与竹子与石墙面为近景、矮山与蓝天为远景 , 让就餐的氛围更加“原生态” 。
▼酒馆的院子
▼雨蓬下延伸出来的餐厅
▼细部
▼餐厅全貌
▼老房子改成的餐厅
▼风口安排在原建筑增高的部位
建筑原有的木屋架被更符合结构、功能的混凝土取而代之 , 拆除下来的老料被用以修复保留下来的建筑部位 。 梁柱、檩条、老墙都还原着最初的形态 , 成为记忆的唤醒——在传统民居建造智慧与当代文明建筑语言的碰撞与对话间 , 让来到小酒馆的每个人都印象深刻 。
▼从餐厅望向庭院
▼修葺一新的老墙和柱子
▼吧台和休息区
▼细部
除主要功能外 , 服务于餐饮的配套功能同样必不可少 , 与普通餐厅不同 , 乡野之味可能需要停留细品 。 于是 , 除了餐饮主体空间外还设有三间小客房和一间主卧室 , 每一个房间都拥有朝向庭院的开窗 , 于竹影间起居坐卧 。 希望城市的居民能够为一道佳肴、一段风光、一种生活欣然至此 , 享受喘息休憩后再行出发 。
▼卧室里的休息区
▼二层卧室
向乡野去!
“红果树”与“小酒馆” , 两个二分半小院 , 两种经营可能 。 在吸引外来客、带动新经济之余 , 这两座当地文化积酿而成的小院对当地居民而言如同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 , 潜移默化地启迪他们重新认知自己的属地价值与文化价值 , 为职业选择、生活空间营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而自然生态的保护、传统文化与民艺的延续正有赖于这种朝向乡野的新运动 。
▼总平面图
▼“红果树”平面图
▼“红果树”剖面图
▼“小酒馆”平面图
▼“小酒馆”剖面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