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子是写作或论证中常见的内容,在行测的言语理解科目里,例子也起到重要作用 。那具体到言语主旨类的题目中,例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主旨题的一种解题技法,那就是举例论证 。
一、举例论证介绍
举例论证:在主旨题的文段分析中,文段可分为重点内容与非重点内容 。举例论证就是非重点内容的一种形式 。例子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显性例子(有明显的标志词)和隐性例子(无明显标志词),当我们识别出例子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找到、理解文段重点,以及排除非重点选项 。
二、例题精讲
例1.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 。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 。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做培根什么的 。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替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首句介绍“肉食悖论”的概念,即“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 。第二句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对策,通过“语言伪装”这一方法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 。第三句和第四句为举例论证,支撑前文对策 。通过分析可知,主旨句为第二句的对策句,强调“语言伪装”这一方法 。
第二步,对比选项 。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A项:没有说到“语言伪装”的作用,非文段重点,且“自欺欺人”表述错误 。B项和C项:缺少核心话题“语言伪装”,且B项“日本人”为举例论证的内容 。
例2.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 。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 。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 。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 。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首先介绍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指出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 。之后以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了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 。文段为“总—分”结构,主旨句为“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 。主要说明了莎翁和汤显祖剧本写作的艺术风格不同 。
第二步,对比选项 。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A项:表述错误,文段只提到二人是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具体“伟大之处”无从体现 。B项:举例部分,非重点,且只提到《牡丹亭》,表述片面 。D项:“中外古典戏曲”扩大主体,文段只对比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且“共同点”表述片面,文段重点分析二者的不同 。
- 蜡着火如何灭火 蜡起火为什么不能用水
- 北京乐视大厦 乐视大厦风水如何
- 在工作中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 女员工称遭公司海报「内涵侮辱」,疑似包含「438」「矮冬瓜」等字眼,事实真相是如何?公司要承担责任吗?
- 204001如何交易,204001交易规则
- 如何在电脑开机时还原系统 怎么在电脑开机时系统还原
- win7电脑自动关机重启 win7电脑关机后自动重启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 excel中如何分开文字和数字 表格里文字数字分开公式
- 天时,地利,人和如何理解?有典故吗?
- 如何评价荆轲这个人 如何评价荆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