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改善构图的简单技巧, 快速提升照片的美感( 二 )
四、不要总把主体放在中间
初学摄影的人都喜欢将拍摄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 , 我在初学摄影时拍的大多数照片主体都是在画面的中间 。 拍摄有些照片主体位于画面中间 , 照片会显得很普通且不耐看 。 所以大家还是要学学基础的构图方法 , 比如: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 , 有这些基本的构图方法做支撑 , 你拍出来的照片会更好 。
五、使用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方法 , 就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去引导观者的目光 , 让他的目光最终可以汇聚到画面的焦点 。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引导线 , 比如:电线杆、路灯、护栏等等 , 这些引导线能引导观众的视线 , 让画面变得有动感 。
六、使用对角线
相对于传统横平竖直的构图方式 , 倾斜式的对角线构图给人更活泼的感觉 , 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照片的宽度 。 在拍摄题材上 , 无论是建筑还是人物 , 都可以使用这种构图方法 。
七、预留空间给“移动中的对象”
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总是会去想当时的场景 , 或者它下一秒会怎么样、变成什么样等等 。 因此 , 在拍摄一些有运动趋势的物体时 , 一定要在运动方向前留下一定的空间 , 这样照片会变得更加和谐 。
八、虚化背景 , 突出主体
虚化背景 , 突出主体这个应该是学摄影的人必会的技能之一了 , 当背景很杂乱 , 而又无法避免那就用大光圈将背景模糊掉 。 这样不仅能突出主体 , 还能简化背景 。 虚化背景这个方法适合很多题材的拍摄 , 比如:拍摄人像、风景特写等等都能用 。
九、善用颜色对比
摄影的世界中充满了无限丰富和不断变化的色彩 , 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 , 而色彩的准确表达则是重中之重 。 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 为了达到预想中的色彩平衡 , 需要交换不同的拍摄角度 , 从不同的距离拍摄甚至改用不同的镜头来实现 。
十、不要死守理论 , 自由发挥
学摄影不是学数学 , 学摄影一定要活学活用 。 当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摄影规则、技巧之后就可以去自由发挥了 ,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总结 ,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