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怎么读姓氏 浙江会稽怎么读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稽怎么读姓氏”的核心内容以及“浙江会稽怎么读”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稽怎么读姓氏 浙江会稽怎么读

文章插图




磕 , 音kē , 本义是石头撞击、打击声 , 《说文解字》释为:“磕 , 从石从盍 , 石声 。 ”人们磕头时 , 以头撞地“咕咚咕咚”响 , 所以叫磕头 。
叩 , 音kòu , 本义是敲打、敲击的意思 。 叩是古字 , 在《周礼》《论语》《列子》《荀子》《淮南子》等典籍里面都有 。 人们磕头时 , 以头触底“咚咚”响 , 所以磕头也叫叩首 , 一样的意思 。 在具体动作要求上 , 磕头与叩首没有区别 , 都是趴在地上以头磕地 , 但磕头偏重于口语 , 叩首相对文乎一些 。
请注意 , 在宋元之前 , 没有“磕头”“叩首”这两个词 。 “叩”和“磕”组词成“叩首”和“磕头”用于礼仪事项 , 是宋元之后的事情 , 而且出自民间 , 有话本小说等为证 。 明代演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是较早使用“磕头”“叩首”语汇的 。 在规范礼仪文本和官方较为正式的礼仪操作中 , 一直到晚晴 , 礼仪事项使用“稽首”“顿首”和“稽颡” , 一般不用“磕头”“叩首” 。
大体上讲 , “稽首”“顿首”是礼仪源头 , “稽颡”是专用于丧礼的稽首 , 有差异但不大 。 磕头和叩首 , 是从稽首(和顿首等)演进演义出来的礼仪 , 通俗地讲就是民间简化版的稽首 。 相对于稽首来说 , 磕头和叩首动作实施较为简单随意 , 符合一般居民相对简便的生活状态 。
先秦时期 , 特别是春秋之前 , 行礼礼仪有三大类:一是跪拜礼;二是拱手礼;三是揖礼 。 拱手礼是外出相遇礼仪 , 揖礼是拱手礼和跪拜礼的辅助礼仪 , 跪拜礼是行礼礼仪的主体 。
跪拜礼有九拜 。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 , 二曰顿首 , 三曰空首 , 四曰振动 , 五曰吉拜 , 六曰凶拜 , 七曰奇拜 , 八曰褒拜 , 九曰肃拜 。 ”
稽怎么读姓氏 浙江会稽怎么读

文章插图


1、关于稽首
稽首 , 读稽(qǐ)首 , 古代的一种行礼礼仪 。 郑玄注《周礼》:“稽首 , 拜头至地也 。 ”贾公彦疏《周礼》:“稽首 , 其稽 , 稽留之字 。 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 。 稽首 , 拜中最重 , 臣拜君之拜 。 ”按清代著名学者姚鼐的考证:“《周礼》曰:稽首其仪 , 右手至地 , 左手加诸右手 , 首加诸左手 , 是为拜手稽首 。 《礼》曰:稽首 , 据掌致诸地 , 以稽留其首于手之上 , 故曰稽首 。 ”
稽首为“九拜”之首 , 是拜礼中最为庄重的一种 , 最初适用于臣拜君 , 即诸侯拜天子 , 大夫士拜诸侯 。 秦汉以后 , 稽首礼被下放 , 一般如臣对君、下对上、子对父、晚辈对长辈等 , 都可以行稽首礼 。
2、关于顿首
顿首的行礼方法与稽首基本相同 , 区别在于稽首要求以头额贴地 , 有停留时间 , 顿首要求以头叩地 , 叩后即抬头 , 反复几次或数次 。
顿首的庄重程度次于稽首 , 后通用为下对上的敬礼 , 平辈之间也可以行顿首礼 。 《三国演义》在 “董承密受衣带诏”一回中 , 写汉献帝欲以人事托董承 , 密商之后 , 密授衣带诏 , 董承谢帝 , “承顿首谢” 。 顿首这种礼节后世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 如《三国演义》在“诸葛亮大哭周瑜”一回中 , 写周瑜临死之前给孙权写遗书 , 开头就是“瑜伏楮泣血顿首百拜 , 致书于主君明公麾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