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去哪座城市?( 二 )


流向
都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教强市们,无疑有吸引潜在高素质人才的先天优势 。不过,“为他人做嫁衣”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从毕业生流动的角度来说,哪些城市更有竞争力?
不妨先来看看,哪些城市更能留住自己的大学生 。
中国联通旗下智慧足迹发布的《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分区域看,2021年东、中、西、东北地区毕业生规模占全国毕业生规模比重约为39%、27%、26%和8% 。其中,东部区域毕业生规模达365万人,东北区域毕业生为72万人 。
具体看城市,深圳是典型的“毕业生收割机” 。报告显示,36个重点城市中,深圳重点院校、非重点院校居留率(毕业后留在本市工作/在本市读书)均排名居前,平均高达75% 。虽然深圳当年毕业生仅有4万人,但同样反映出其对于本地毕业生强大的吸引力 。

上大学,去哪座城市?

文章图片

2021年36个重点城市居留情况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与之相比,上海、北京、广州的毕业生居留率分别为62.7%、61.3%、60.7%,分别排在第六、八、十位 。作为高教大市,广州的很多毕业生被深圳“虹吸” 。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和成都的毕业生居留率分别为76.7%、63.9%,分别排在第一、第四位 。但是,两地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重点院校居留率表现不佳,分别仅为57.7%、59.1%,都在十名开外 。
除此之外,沈阳(66.6%)、西安(62.8%)、郑州(61.7%)和南京(61.1%)的毕业生本市居留率也排在前十位,毕业生居留本市的意愿较高 。

上大学,去哪座城市?

文章图片

2021年36主要城市应届毕业生吸引力四象限图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哪些地方更能吸引大学生流入?
上述报告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中,毕业生净流入地区仅有12个,其中流入人数超过5万人的地区仅有5个,毕业生向少数地区聚集效应越发明显 。

上大学,去哪座城市?

文章图片

2021年31个省份流入人数及占比 图片来源:《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从数据来看,广东(30.2万)、浙江(21.4万)、江苏(18.9万)、北京(16.5万)和上海(14.1万)承包了47%的流动毕业生,构成第一梯队;山东(9.4万)、河北(8.1万)、四川(7.8万)是第二梯队,同样吸引了大量毕业生流入 。
如果进一步将时间维度拉长,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广东、浙江和江苏的毕业生流入规模和增长速度均居于全国前列,分别增长6.2万、5.8万和2.3万人 。而湖南、湖北两省近三年毕业生流入规模逐年下降 。以长沙为例,在2021年未居留在本市的7.9万毕业生中,2.4万人前往广东省就业,比例达到30% 。
潜力
大学毕业生的聚集,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亦将反过来吸引更多大学生流入 。那么,哪些城市有望成为“潜力股”?
上市公司作为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截至去年末,全国A股上市公司共有4685家,其中46%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宁波、南京、无锡、成都十座城市,而这10座城市都在2021年实现上市公司总量“破百” 。
其中,北京、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跨过400家 。2021年,上海、深圳、北京、杭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8家、41家、40家和37家,成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领跑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