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成绩出炉,各地陆续进入志愿填报时间 。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93万人,按照去年本专科录取率92.89%测算,即将有千万考生跨越高考门槛,开启人生新的阶段 。选择哪一所大学、去往哪个城市,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后一关” 。
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选大学一定要选一线城市 。”这句话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确实反映出“城市”这个变量,已经成为左右千万考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毕竟,大学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经济活力,与求学、就业乃至生活等息息相关 。
为此,我们试图从高教资源、人口流向、发展潜力等维度,提供一份城市选择指南 。
集聚
先看高教资源聚集度 。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 。

文章图片
地域分布上,北京以92所高校名列榜首,武汉和广州紧随其后,高校数量均为83所,是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地方 。此外,重庆、郑州、上海、西安、成都、天津、长沙分列全国第4-10位,高教资源实力也不容小觑 。

文章图片
单看本科院校,北京(67所)、武汉(46所)、西安(44所)位列全国前三,上海(40所)、广州(37所)、南京(34所)、天津(31所)、成都(29所)、杭州(28所)、哈尔滨(27所)、南昌(27所)及长春(27所)同样位居前列 。
当然,高等教育资源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
今年初,全国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147所高校入围 。其中,北京独占34所,上海和南京分别为15所、13所,西安、武汉、成都及广州则各有7所 。

文章图片
上述格局,基本呈现出全国高等教育的“高原”和“高峰” 。从中可以看到,高教强市无一例外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
这也不难理解,省会城市作为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在高等教育布局早期尽享红利,其各种资源的聚集也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
过去多年,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但整体而言,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跟城市的实力并不完全匹配 。
作为一线城市中的“特例”,深圳目前共有8所本、专科层次高校,其中本科院校5所,相比另外三个一线城市差距依然明显 。即便与大连、青岛、厦门及宁波等同类型城市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 。
不过,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产业基础,深圳近年来“疯狂建大学”,不仅成为“双一流”高校异地机构设立最多的城市,也凭借南方科技大学实现“双一流”建设高校零的突破 。
不只是深圳,苏州、宁波、无锡三座经济强市也各仅有1所高校入围“双一流”,而佛山、南通、东莞、泉州等GDP万亿城市依然挂零 。
另外,除大学数量及层次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量也是衡量城市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
2021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在校研究生数量超过10万人的城市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41.3万)、上海(19.1万)、武汉(18.27万)、南京(17.79万)、西安(16.44万)、广州(14.57万)及成都(12.0万) 。
城市高教资源的富集,显然意味着有更多选择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甚至升学、就业等方面的便利 。
- 休闲阳台靠边抬高,能当沙发能当床,这一小块地方我能待上一整天
- 榻榻米做长一点,2头各是一张床,不用爬上爬下,比高低床方便
- 早上起床,空腹吃减肥药。
- 四十岁以上女性,有什么瘦身健身成功的案例
- 怎么样在天猫上把待付款取消掉?天猫订单量如何增加?
- 市场上出售的茶多酚和白酒反应吗
- 抖音浏览量3万是热门了吗?如何上抖音热门?
- 抖音上热门的十大技巧是什么?
- 淘宝破损包赔怎么开通?淘宝破损包赔怎样申请?
- 出现厌食症怎么治疗 患上厌食症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