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传位给了平庸的李zhi,而不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 二 )


但李世民并不想废掉李承乾,他任命当时已经病重的魏征为太子太师,试图保住李承乾的太子位,因为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已经是的很多大臣不满,甚至有人提出要更换太子了 。
魏征当时病得已经快要死了,蹭表示自己不能胜任,但李世民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能保住朕的太子 。
然而,几个月之后,魏征病逝,李承乾的靠山也倒了 。因为跟父亲不和,李承乾开始担心自己的太子位会被弟弟李泰夺去,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试图效法李世民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暗杀李泰,但是没有得手 。
在暗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又勾结侯君集、李元昌、杜荷等人,意图起兵逼宫 。
但是好巧不巧,李世民的第五子李祐谋反,兵败被俘,后来被赐死 。但此事牵连到了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此人既是李祐的人,也是李承乾手下的刺客,曾奉李承乾之命去刺杀过李承乾的老师于志宁 。
纥干承基被俘之后,为了活命,就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世民派人一查,果然如此 。
在古代,谋反是最大的罪,没有之一,凡是沾上这一条的,最轻也要被赐自尽 。李世民纵然非常想保住这个儿子,但大臣们不肯同意,最终双方妥协,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第二年,即贞观十八年,李承乾在悔恨和抑郁中病逝 。
李承乾死后,大唐王朝没有了太子,当务之急是要新立一个太子,此时嫡子还有两个,李泰和李zhi,李世民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是李泰,而且李泰也比李zhi年龄大一些,按说李泰是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的,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他,而是李zhi,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一个非常曲折离奇的事情 。
李泰为李世民第四子,也是嫡次子,比大哥李承乾小一岁,出生于武德三年 。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爱好文学,擅长书法,李世民对他非常偏爱 。唐初执行旧制,所有的皇子成年后都要去封地,不能留在京城,但因为李泰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特许“不之官” 。
李世民还允许李泰在自己的府邸设置文学馆,招引学士,李泰利用三年的时间编制了《括地志》,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在地理学上的地位很高 。
和李承乾一样,李渊为了激励李世民,李泰刚出生不久就被封卫王 。9岁时,已经成为皇帝的李世民又晋封李泰为越王,封地多达22个州,相比较同时受封的李恪只有个州 。贞观十年,十六岁的李泰被封为魏王 。
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很多时候甚至超越了礼制,和太子李承乾平起平坐 。虽然李世民在魏征的劝谏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因私而忘公,但并未有丝毫收敛 。
这种无尽的溺爱,使得李泰渐渐有了问鼎太子之位的野心,他对将来能够登上皇位的希望,使得他失去了理智 。
李承乾因谋反被废之后,李泰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要被立为太子了 。但他也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迟迟未做决定,最担心的就是兄弟阋墙,为了打消李世民的疑虑,李泰决定向李世民表明心迹,但他做的太过火了 。
李泰对李世民说,如果我将来继承了皇位,那么在自己将死的时候,一定会杀死自己所有的儿子,将皇位传给弟弟李zhi 。
李泰的小名叫青雀,恰好在说这些话多时候,一只青雀飞入李世民的怀中,李世民认为这是天意,竟然当场就要答应李泰 。
但是,黄门侍郎褚遂良表示反对,他说,杀子传弟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呢?如果您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那么请您先杀了晋王李zhi,否则李泰登基之后,一定会杀掉李zhi的 。
历史证明褚遂良的说法是对的,宋朝时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后,也曾表示将来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但他登基没几年就把赵廷美弄死了,最终还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