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素以山水俊秀而著称 , “黄山向晚盈轩翠 , 黟水含春傍槛流”(宋?郭熙《林泉高致》)便是生动的写照 。 徽州古村落多依山傍水 , 在营造村落时 , 则力求贴近自然 , 以“山水为血脉 , 以草木为毛发 , 以烟云为神采” , 把自然村落建成“山为骨架 , 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 。 评估徽派民间家具 , 设计师也多会通过对民间家具是否能传递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重点研究 。
何谓民间家具?
映衬“本地化的生活”是关键
一般而言 , 文化人类学将家具归于“器皿和用具”类属的物质文化研究范畴 , 强调将器物与生活结合研究 。 虽然传统家具学术界在民间传统家具的地位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 , 但民间传统家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确实蕴含较丰富的文化内涵 。
在中国地区性传统家具中 , 徽派建筑的人文特点综合性与整合性都较为突出 。 古代建筑赋于了徽派民间传统家具美感的造型和高超的制作技艺 。
“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图案和制作手法被大量地运用到传统民间家具中 , 充分利用制作条件及物质材料 , 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并且美化了构件 。 ”汉宁原木定制集团设计师小潘介绍 , 在家具木雕中以红木、乌木和楠木为上乘 , 木雕题材以江南民间吉祥图案、宗教人物、戏曲故事、山水和花鸟虫鱼等为多;表现手法上讲究艺术美 , 多用深浮雕和圆雕 , 提倡镂空效果 , 错落有致 , 层次分明 , 栩栩如生 , 显示出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 主要表现内容分为: 以人物为主的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 。 描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贵族生活 , 文人骚客的风雅画面和宗教神话、哲人先贤等事迹 。
“安徽历来拥有技艺精湛的工匠队伍 , 既为家具制作提供技术保证,也是民间传统家具不断提高的沃土 。 ”据介绍 , 如在传统题材中的龙、凤和麒麟等 , 花卉中各种花朵的独特纹样 , 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 , 民俗题材的双喜、寿字、万字、八节和回纹 , 以及人物题材中的力士、仙佛、罗汉等动态形象 , 都被赋于美好而吉祥的寓意 , 而应用在建筑装饰的部位上 。
融入中原文化?
外迁人口、文化、技术和财力“带入感”交织
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 , 早在新石器时代 , 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 西周时期 , 这里曾孕育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 春秋战国时代 , 徽州先后隶属于吴、越和楚国 。 秦统一中国后 , 曾在这里设黟、歙两县 。 当北方战乱纷纷时 , 中原世家大族为逃避战乱 , 纷纷向南迁徙 , 山环水绕的徽州自然成为世家大族避乱的世外桃源 。
文章插图
图1
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和两宋之际 , 是中原世家大族迁往徽州的三大历史时期 。 可以说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 , 徽州人中有许多是中原世家大族 , 他们大多因避难迁徙到徽州 , 还有一部分人是来徽州做官 , 后因社会变动或个人原因而留居徽州的 。 中原世家大族的到来 , 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 为当时传统单一的文化融入了优秀的中原文化 。
家具方面 , 木雕应用较多的 , 是床和衣橱 , 主要用一些高级木材制作 。 一般均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 , 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 明代初年 , 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 , 雕风拙朴粗犷 , 手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 。 明中叶以后 , 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 , 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 , 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 , 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 入清以后 , 对木雕装饰的美感追求更加刻意 , 涂金透镂 , 穷极奢华 , 虽为精工但有时反而显得繁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