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享你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或者书籍吗( 三 )


03 性犯罪与厌女症
厌女症中 , 所有涉性的部分 , 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避免男性主体地位的失落 。
相关研究表明 , 性侵并非出自男性偶发的性冲动 。在和平与战争两种语境下 , 性侵都是男性性别意志的强化 。
diyi , 在日常情境下 , 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肆意摆布 , 比如职权性骚扰 , 儿童性侵 。这和一切恃强凌弱的活动本质相同 , weiyi的区别是涉及“性” 。
《黑箱》的作者伊藤诗织说 , “大部分性侵案发生在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中 , 这并非事关性企图 , 而是关乎权力 , 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权力 。”
“轮奸与性无关 , 而是一种男性集体验证主体地位的活动 。”(上野千鹤子)
可以说 , 所有性侵都是权势性侵 。如教师对学生 , 上司对下属 , 成年人对孩童 。出于地位失落的恐慌 , 恋童癖会在性活动中选择障碍最小、最无力反抗的儿童 。
第二 , 在战争情境下 , 性侵是男性性别意志的强化 。
战争状态下 , 性侵是全球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战争武器 , 是对被侵略方当地女性的性发泄 , 是一种男性权力的行使 , 是一种沉重打击当地男性气概的象征 。
04 厌女症的文化根源: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
上野千鹤子使用了性别研究学者赛吉维克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这三项要素 , 解读了日本的厌女现象发生原理 。
英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则进一步从文化叙事的角度 , 分析了厌女症的源头——人类有史以来逐渐形成的权力秩序 。
比尔德的演讲集《女性与权力》中写道:“权力的定义本身 , 已将女性排除在外 。”
如果将女性分为“精英女性”和“普通女性” , 可以看到她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 , 处境却有相似之处 。
政界商界的精英女性们 , 有意无意扮演着男性化的角色 , 她们将自己男性化、成为“名誉男性” , 而得到男性集团的认可 , 进入了“精英圈子” 。
同时 , 又不能表现得太过优秀 , 要收敛锋芒、保持缄默 。
2019年的东京大学入学式上 , 从事女性学研究的上野千鹤子教授在她的演讲中 , 提到了一个吊诡的现象:
东京大学的学生在与外校进行联谊会时 , 面对“你来自哪所学校”的提问 , 男生往往会骄傲地说自己是东大的学生 , 女生却支支吾吾地回答:“东京……的、大学 。”
为什么东京大学的优秀女生 , 不敢公开说自己来自这么好的大学?因为 , 人们对于成功男性的接受度更高 , 而对女性的期待则是“可爱”和“温柔” , 女性的核心价值在于“被保护、被选择” 。于是 , 优秀和强大的女性不得不选择收敛锋芒 。而普通女性们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沉默”状态 , 她们的声音不被重视 。
“当一个不受欢迎 , 有争议性 , 甚至仅仅是与多数人想法不一样的意见从女人嘴里说出时 , 人们就会认为这显示了她的愚蠢 。人们不会说我不同意这个意见 , 只会觉得说话的女人很蠢 。”
“在女性公开声明立场的时候 , 为她们自己而战的时候 , 高声疾呼的时候 , 人们是怎么形容她们的?她们“咄咄逼人” , “喋喋不休” , “哭哭啼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