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粉|做切面成网红,曾拿百万年薪的金领,靠啥做出面条中的“爱马仕”( 二 )


也有人会问 , 配方都写出来 , 老板就不怕被模仿?
“我能公布出来 , 就不怕模仿 , 为啥?第一 , 我把原材料都用到极致 , 成本那么高 , 请问市面上有几家敢这么做?如果有人愿意 , 那对消费者也是好事啊 。 ”
“第二 , 你知道了原料 , 能搞清配比吗?不同的配比背后 , 还有不同的工艺 , 要观察、感受面团的状态 , 这里面有经验、有手感 , 要动脑筋的 , 不是我不愿意教 , 而是很多微妙的东西 , 真的就是感觉 。 ”
去年底小店开张之初 , 黄毅做的也是四五块一斤的普通切面 。 他找到相熟的重庆切面店拜师学艺 , 花了2000块钱 , 学来制面的配方 , 购置齐备所有的机器 , 塞进小小的工坊里 , 走上一个人的创业之路 。
为了保鲜 , 黄毅把现制面都存放在冰柜里 , 一天起码10度电 。
“很多人看不懂 , 问我为什么面条一做好就放在冰柜里冻起来 。 面制品是很容易变质的 , 出面四个小时 , 细菌含量就开始超标 。 要想不变质 , 就要用添加剂 , 那样不健康 , 也会影响面条口感 。 ”
如果继续卖普通切面 , 黄毅意识到 , 成本和质量之间有着根本的矛盾 。
面对成本与价格的困境 , 黄毅问自己:“做出这个程度的产品 , 是我创业的意义和初衷吗?”
今年二月 , 黄毅一边开店 , 一边把全上海知名的切面店考察了一遍 , 从价格到品质 , 各种对比分析 , 渐渐心里有了底 。
经过一整个春节的思考 , 他决定把产品进行升级 , 价格则相应提升到十元以上一斤 。
“想要做出质量上乘的好面 , 一是技艺拔群 , 二是原料超群 。 从原料上入手 , 那成本自然就高了 。 ”
这轮提价 , 黄毅流失了一部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老年消费者 , 出乎他意料的是 , 年轻客人不仅没有异议 , 反而普遍支持他的决定 。
“研发完美配方的过程没有捷径 , 就是试 。 现在这几条产品线定型的过程 , 最起码用掉了我几百斤的面粉 。 最开始是口感不断升级 , 现在我甚至研究出了‘抗冻’配方 。 面条解冻后 , 下锅口感丝毫不受影响 , 大馄饨皮冻过之后 , 煮出来照样口感软滑 。 ”
各色粉料的配比 , 是制面的头道 , 奠定了面条的风味与基调 。 制作面包用的顶级面粉 , 连包装袋都是4层牛皮纸的 , 一袋2.5公斤的魔芋胶 , 售价高达320元 , 买起这些高端粉料 , 黄毅眼皮都不眨一下 。
“一开始 , 我没有把握这个升级能不能成功 , 需要测试 。 现在哪怕配方稳定了 , 成本还是过高的 。 现阶段我对利润看得不重 , 只要不亏钱 , 能把铺租、水电带掉就行 。 关键还是产品 , 产品 , 产品!”
挑剔的食客是最好的试金石 。 “高价面”一上市 , 立刻得到食客的好评 。 大众点评、抖音平台 , 食客们的口碑借由新媒体传播开来 。 不少周边居民买菜在别处 , 买面还是要寻到黄毅这里 。
“现在的商业模式大多是货找人 , 任何你看到得到的平台 , 都在同质化竞争 。 我开这家店的时候 , 就在想能不能从源头解决 , 让人找货 , 我做到了 。 ”
【拌粉|做切面成网红,曾拿百万年薪的金领,靠啥做出面条中的“爱马仕”】现在 , 凡是来店里的客人 , 对品类都不挑剔 , 今天家里吃啥 , 全看老板做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