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环内酯类: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球菌、G-杆菌及厌氧球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 。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
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 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
阿奇霉素对G+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杆菌比 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zhi疗的diyi选择 。
4.四环素类:属广谱抗生素 。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5倍,米诺环素作用更强,对多数MRSA有效 。
5.林可霉素类: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
6.多肽类: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 。多粘菌素B和E,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G-杆菌感染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包括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杆菌多数耐药 。
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强于万古霉素 。
7.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曲伐沙星等 。
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G+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G-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 。
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 G+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 。
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4-8倍,对其他分支杆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MRSA均具有相当活性 。
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G-杆菌及MRSA感染等 。
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和绿脓杆菌最为显著 。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它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 。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
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diyi、二代合称diyi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G-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G-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 。
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G+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Gˉ杆菌和G+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G-杆菌、G+球菌和厌氧菌,用于各系统感染 。
第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是增加了对G+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 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diyi线zhi疗用药 。
8.磺胺类: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