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维生素d3( 二 )


 
维生素D对钙平衡有怎样的调节作用?
 
正常人体血钙浓度被严格调控在2.25~2.75mmol/L 。血钙浓度低于此水平 , 将提高神经传导的兴奋性;若浓度过低 , 可能引起低血钙症 , 出现手足抽搐、感觉异常 , 严重者可出现喉痉挛、呼吸和心律异常 , 甚至导致死亡 。若血钙过高则会导致高钙血症 , 出现疲乏、软弱、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
 
人体内的钙平衡调节主要在三个部位:肾脏、骨骼和胃肠道 。紫外线作用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产生维生素D3 。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以维生素D2的形式存在 , 与维生素D3在结构上相似 。血循环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 , 其中一部分沉积于脂肪细胞储存 , 其他部分转运往肝脏 。在肝脏中 , 维生素D被羟基化形成骨化二醇(25-羟维生素D) , 然后由肝脏转运到肾脏进一步羟基化 , 形成1 , 25(OH)2D即活性维生素D , 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平衡 。1 , 25(OH)2D可与小肠黏膜内1 , 25(OH)2D靶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 形成维生素D结合蛋白钙 , 促进钙离子由上皮的黏膜侧转运到浆膜侧 , 经毛细血管吸收到血内;1 , 25(OH)2D可促进肾小管近端对钙、磷的回吸收 , 以提高血钙、磷的浓度;1 , 25(OH)2D能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 , 促进骨吸收 , 同时使骨质中的矿盐溶解 , 提高血钙、磷浓度;1 , 25(OH)2D也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 , 促进骨形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