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产生广泛作用 , 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跌倒和骨折 。以下几个帮你认清维生素D 。
维生素D仅仅是维生素吗?
维生素D不仅仅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 更是重要的甾体类激素 , 与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人体的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 。维生素D本身无生物活性 , 必须在肝脏和肾脏经过两步连续的羟基化过程成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1 , 25-双羟维生素D) 。
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和转运 , 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在骨骼中 , 活性维生素D3既有助于新骨的矿化 , 又能促进钙由骨质中游离出来 , 从而使骨质不断更新 , 同时 , 又能维持血钙的平衡 。由于活性维生素D(1 , 25-双羟维生素D)在肾脏合成后进入血循环 , 作用于小肠、肾小管、骨组织等远距离的靶组织 , 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点 , 故维生素D应归入类固醇激素 。
近年来发现 , 许多组织细胞 , 如免疫细胞、胰腺细胞、乳腺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也可将25-羟维生素D转变成1 , 25-(OH)2D 。这些肾外来源的骨化三醇 , 作用于细胞周围的某一部位 , 所以按照其作用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细胞因子 。
【科普维生素d3】
维生素D是从哪里生成的?
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 , 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 。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 , 经紫外线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2 。人体中的维生素D主要是维生素D3 , 由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 , 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3 , 因此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常被称作维生素D原 。食物中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可在小肠吸收 , 经淋巴管吸收入血 , 主要被肝脏摄取 , 然后再储存于脂肪组织或其他含脂类丰富的组织中 。而人类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 。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皆为无色油状液体 , 性质比较稳定 , 不易破坏 , 不论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 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 , 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谢转变 , 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 。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 , 首先在肝脏羟化成25-羟维生素D , 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 , 25-(OH)2D , 后者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 。
食物里有维生素D吗?
自然界中只有很少的食物含有维生素D 。动物性食品含有少量的天然维生素D , 以下食物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1)富含脂肪的鱼类:如鲑鱼、鳟鱼、鲭鱼、金枪鱼、鳗鱼、三文鱼等 , 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一份3盎司红鲑鱼片含大约4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金枪鱼和沙丁鱼罐头也含有维生素D , 而且通常比新鲜的鱼来得便宜 , 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 食用起来也方便快捷 。罐装淡金枪鱼的维生素D大约为37.5国际单位/盎司 , 而长鳍金枪鱼罐头约12.5国际单位/盎司 , 沙丁鱼罐头中每两条沙丁鱼就含有40国际单位 。(2)动物肝脏:如鸡肝、鸭肝、猪肝、牛肝、羊肝等 。(3)蘑菇:圆白蘑菇也有能力自身合成维生素D , 这是因为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的生产 。蘑菇接受紫外线照射几小时后 , 其维生素D会增加4倍 。(4)牛奶:无论全脂还是脱脂的牛奶都含天然维生素D 。(5)鸡蛋:鸡蛋是强大的营养库 ,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 蛋白又是优质蛋白 。(6)瘦肉、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 。
- 服用维生素E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盲目补充维生素d的后果
- 科学家发现维生素d的神奇的作用
- 严重缺乏维生素d有什么害处
- 维生素D科普
- 补充维生素d最简单的方法
- 注意你的维生素d已耗尽
- 维生素d怎样才能正确的获得
- 关于维生素d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 缺乏维生素c会产生什么现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