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初是纪念伍子胥的吗?( 三 )


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伍子胥打算最后一次劝说夫差,很可惜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回到家中就跟自己的儿子发了一些牢骚,比如说吴王不听自己的规劝,将来吴国一定会被越国所灭,所以早早就让自己的儿子先一步投奔了别的国家 。
而这件事被夫差知道了,瞬间心中大怒,心想我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你却用这样的语言来打击我,看来伍子胥一定有谋反之心,所以直接就让人送了一把剑,让伍子胥拿剑自刎 。

端午节起初是纪念伍子胥的吗?

文章插图
伍子胥在这一刻也是恨其不争,虽然当然自刎,但是却留下遗言,让家人在他死后把眼睛挖出来挂在当时的城门之上,表示自己人虽然死了,但是一定要亲眼看着吴国是如何被越国所灭的 。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差点脑溢血,为了让自己的脾气顺畅一些,就命人把伍子胥的尸身直接扔进了钱塘江之中,而当时的钱塘江正好又处于涨潮之时,没想到伍子胥的尸身扔进去之后,潮水居然开始退了,于是当地的吴人认为伍子胥是河神转世 。
虽然之后这里的潮水还是时不时的发生一些意外,但是当地人认为这是河神伍子胥与本来的河神之间在争斗,当伍子胥占了上风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出现风调雨顺,当伍子胥处于下风的时候,就会出现灾难 。
所以当地人为了帮伍子胥打败那个坏河神,就开始进行了龙舟竞渡,这个活动就是为了给河神伍子胥壮门面,久而久之这个活动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而到了今天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纪念意义 。
端午节起初是纪念伍子胥的吗?

文章插图
这也是很多人都说伍子胥与端午节有着很深的关系,当然了这也是民间的一种传说,但是这样的故事能从历史上两千多年以前流传到今天,一定是有其重要的含义 。
大家好我是虎头山小妖,喜欢我的朋友们记得关注我一下 。
关于端午节起初是否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因为现在的苏州人端午纪念的是伍子胥 。为什么呢?一到端午,大家就会想到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 。伍子胥和屈原都是楚国人,伍子胥比屈原早生220年左右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叫伍员,字子胥,其父伍奢是楚国的太子太傅,伍家后被奸臣所害,伍子胥不愿坐以待毙,仓皇出逃,一路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公子光(也就是吴王阖闾)夺取王 。吴王阖闾当政后,非常信任伍子胥,让他协助建设当时吴国的都城苏州城,2500多年的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后夫差成为吴王,越王勾践用计使得伍子胥遭到夫差猜忌,于公元前484年赐死,并将尸投之于江,其尸沿江漂到如今的苏州胥口 。胥口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吴国忠臣,为他建立纪念的庙堂,并将由伍子胥率众开挖的江南第一运河命名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为胥山,濒临的太湖命名为胥湖,并且家家户户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于是,在苏州端午节便是纪念伍子胥的节日 。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农历五月初五,伍子胥是春秋时吴国大夫,生于公元前559年,终于公元前484年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被楚国流放,当得知秦国进攻楚都的时候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的老百姓害怕水里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包粽子投到江里喂食江里的鱼,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当时楚国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屈原勇敢站出来为国家指一条明路 。但是当时有小人向楚王说他坏话 。楚王就远离了屈原 。高风亮节的屈原一看国家无望,就跳汨罗江了 。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给他米吃,又怕鱼儿吃了米,于是就用竹叶包裹着米投进去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