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二 )


为啥你颜值这么high涅?那是因为我长得老磕碜了!
为啥说是心地善良泥?是因为我总干一些不长脸的破事!
总之,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按照哲学的话说,人世间甭管啥玩意儿都像刀刃一样是一分为二的 。
太阳要有影子,君子也是小人,玉女实为欲女,清官等同污吏,总之,我们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或者说你看不到的一面,而且这一面一定是相反的一面 。
落实到生活中,绝对是充满讽刺意味的,倾国倾城的美女可能有狐臭,睡觉磨牙,而且还特别爱放屁 。而颠倒众生的男神也有可能因为便秘而蹲在马桶上一小时而憋得满脸通红 。
无可挑剔的男人,一定有其阴暗的一面 。
无懈可击的女人,一定有其扯淡的一面 。
当然这句话也有可能用来自我安慰,比如贫穷是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比如“磨难是一座宝藏”,比如“痛苦使人成长”,从四书五经到武侠小说都有数之不尽读之生厌的这些烂词,争与不争,器与不器,见山不是山 。
记得台湾作家张晓风写过一篇散文说过这种相对的矛盾,一直没有忘 。
爱的反义词是什么?
恨?
可这好像是错误的答案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是漠然!
谢谢邀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用佛家的话讲,就是“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
意思是说,一切的善恶、美丑等标准,都是人们从自己的私心出发而确定的,每个人都有私心,所以这其中的标准,也必然因千差万别而无法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各类矛盾,也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
唐朝宰相陆象先有一句名言,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说的非常有道理,每一个事物,都自有它本来的样子,你爱或是不爱,它都是那个样子,它不会随着人的心情而改变 。
就象我们开车出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路绿灯,所以到了路口,一但发现是红灯,就会很不爽,经常嫌红灯时间长,有时候还使劲按几下喇叭来泄愤 。
但我们要知道,每个路口的红绿灯时间都是固定的,它不会因为你拼命摁几下喇叭,或者是锺几下方向盘,它就会被吓的缩短几秒,所以在客观事实面前,一切的主观干预,都是毫无价值的 。
本来每个红绿灯都是有序变化的,这就是“天下本无事”,但是因为自己从这路过,所以看到红灯心里就产生了不爽,而看到绿灯心里就很爽,种种的情绪就这样产生了,这不正是“庸人自扰之”吗?
我们内心的诸多标准,都是基于一个“私”字产生的,顺从这个“私”的,就被冠以“美”之名,一旦“美”的标准出现了,有顺从自然就有违背,既然顺从的被定义为了“美”,那么违背“私”的自然也就成了“恶”,这就是“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的意思 。
后面“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道理也一样,确定了哪些东西对我们这个“私”是有益的,那么相反的,对“私”有害的标准也就同时产生了,这也是“心生则种种法生”的道理 。
这也是老子为什么要劝世人“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的原因,只有私欲减少了,才不会到处按自己的喜好去给万物乱扣概念,通过一翻修养,一个人如果真正到了无私的时候,那也就自然“心灭则种种法灭”了,这也是圣人对世人最大的期望 。
《道德经》二章的解读:
《道德经》二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不是美善的同义反复,而是全书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二章的意思就明白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