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何赞贾宝玉的丫鬟晴雯病中织补雀金裘是勇敢?( 三 )


晴雯是没有奴性的,她追求着平等、独立和自由 。在那个时代里有着这样思想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晴雯真的很勇敢 。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其实,曹大家之所以称晴雯一个"勇"字,并非只是只针对晴雯补裘一事,而是对晴雯一生的评价 。晴雯一生不长,却充满着刚气,胆量,多做别人所不敢做的事情 。虽然这刚性,这胆量,这勇气,充满着鲁莽与傲骄 。
贾母赏给贾宝玉一件"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裘,却被贾宝玉不心在后襟子上烧了个洞,麝月找遍了全程的能工巧匠去修补,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的,更别说有人接活儿了 。而老太太、太太又让宝玉后日出门做客时穿上这一件雀金裘,这种情况下,病中的晴雯打起精神为宝玉补裘,"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儿",强撑着补好时已"力尽神危",这“挣命"一般地补裘不是"勇"是什么 。
晴雯摔断了扇子,宝玉批评了晴雯几句,晴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反唇相讥,说什么"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要想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 。好离好散的,倒不好?”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 。事后,宝玉赴宴回来寻求和解时晴雯还不依不饶,最后还是宝玉拿了扇子让她撕,她才解气了 。晴雯之举,虽然有张扬鲁莽,恃宠而骄的意味,但以一个奴才身份,与一个主子公然相抗,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勇"了吧 。
王熙凤带领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去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袭人等都打开箱子与匣子任人抄捡,只有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 。‘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 。”表现出自己对抄检大观园的不满与反抗 。她以一个小小的丫头身份,敢对王熙凤王夫人等当家太太当家奶奶的决定表示不满,如果没有一定的胆量,一定的刚性,一定的勇气,她敢吗?
晴雯补裘是勇,晴雯在抄捡大观园时的抗争是勇,晴雯与贾宝玉互怼时的鲁莽任性也是勇,这样一个时时刻刻表现出不服输,不认怂,敢反抗的女孩子,曹雪芹赞她一声"勇",她是当之无愧的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一段袭人跟晴雯的对话,非常有意思 。袭人说他让晴雯给做事,说晴雯:“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针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了出来,这又是什么缘故?”
袭人在请问说这段话的时候,有一种满满的醋意,我让你做事不做,你那边病的要死要活的时候,你还坚持着做 。
话说到了《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玉那件雀金裘第一天穿出云被烫坏了,第二天还要接着穿 。衣服被烫坏之前,晴雯已经病的很严重,都到了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的乱骂大夫只会骗人一副好药不给人吃的程度,当麝月安排人把宝玉的衣服送出去补,却找不到会补的人,晴雯接过了这个活的时候,他当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一面说一面做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直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时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 。
一句“恨命咬牙捱着”,说出了晴雯病到了何种程度 。
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甚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儿,好不容易补好了,哎哟,一身变身不由主地倒下 。作者在这里用了四个字描写,请问当时的样子叫“力尽神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