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到腾冲要买玉,腾冲的玉到底怎样?( 三 )


宋朝时期,大理国与蒲甘国(今缅甸中部以南)交往密切,腾冲成了联络两地的交通要冲,成为边境贸易的重镇 。
元代时,云南对外经济进一步发展,产于缅甸北部的珠宝、玉石、玛瑙、琥珀等商品开始通过商道来到中国 。因交通逐渐发达,商贾往来贩卖者颇多,腾冲地处中介,那时便成为了珠宝、玉石的重要市场 。
而且腾冲华侨出国时间较早,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即“蜀身毒道”开辟时就已经开始了 。
从那时候起,就有腾冲人进入印缅及东南亚地区从事商品贸易,有些人便定居在那里 。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腾冲人往来于中缅之间,加速了翡翠贸易的往来 。可以说腾冲的发展史就是缅甸翡翠走到中国的缩影 。
刚从腾冲回来,在那住了一个月,也谈谈在腾冲买玉之事:
当地朋友带我转珠宝石玉交易中心、各种高中低档玉器店及五天一次的街市,不懂行的人只能看热闹,这里既有几百万一只的手镯,也有几十元一只的玉坠,各取所需 。
这里基本没有假货,但如果不懂行,也分分钟让你花大价钱买到低档货!一两百元的进货,商家可以开价到一两千,而且他们阅人无数,知道怎样忽悠你,卖家绝对比你聪明 。
真正性价比高的产品,一定是熟客或者是当地朋友才有 。他们说一个手镯稍有点价值,至少上万元,那些几百几千的,你就当装饰品开心一下就好了 。隔行如隔山,玉的品种太多,看你个人需求了 。
当然,如果你想为腾冲人民做贡献,那多买多积福[大笑][大笑][大笑] 。
“玉出腾越”,腾冲号称“中国翡翠第一城”,如今,翡翠风光不再,市场已被德宏的瑞丽、广东的揭阳、平洲、四会等地方抢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小编请到了翡翠界著名学者张竹邦老师给大家分析分析腾冲翡翠衰落的原因 。
腾冲翡翠,路在何方?
以下为正文——
清末民初是腾冲翡翠发展的辉煌时期,继明初开翡翠加工与集散的先河外,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翡翠商贸和鉴赏的开拓者,出现了世界级的翡翠大王,出现了脍炙人口的六大名玉….这一切并非空穴来风,亦非自吹自擂 。
腾冲现虽引领“中国翡翠第一城”的桂冠,翡翠的卖场也出现了大小30余个,两届“卞和杯”玉雕大赛也搞得轰轰烈烈,然而不容乐观,腾冲非但没有出现历史上的“名玉”,也未弄出有名头的“翡翠大王”,更遑论在翡翠上开先河了,无论横比纵比,腾冲都处在略带危机的阶段 。
只要我们到了广东、北京、上海,哪怕是到了比我们行政级别还小的阳美,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不那么夜郎自大,我们会发现腾冲并非“第一”,以同步发展眼光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落后和倒退 。
当然,腾冲翡翠并未完全衰落,只是与历史上对翡翠的贡献相比,有一点惶恐罢了 。我这样说,丝毫未贬低腾冲父母官和翡翠界人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我认为腾冲翡翠“落伍”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腾冲行政区划的变动
翻阅腾冲行政区划建制沿革史,就会发现如今腾冲在行政区划上处在历史的老幺位置,为什么呢?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又称“滇越”,司马迁在后一传中记道:“昆之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 。而蜀贾奸出物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那个时候腾冲引领着一个国家的称号,可谓一国的老大!”
民国在腾冲设腾冲府 。管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区
腾冲一名始于《旧唐书》、《新唐书》,亦作“藤冲”“藤充”,腾冲属于腾越大地的核心地带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 。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到西双版纳、老挝 。清康熙、嘉庆腾越州为直隶厅,设腾越直隶同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