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后来的我们》中有你的故事吗?

虽然因为主题而被戏称为《前任4》,但这部电影最让我触动的是小地方人拼命也要挤进大城市的决心 。
二十年前我有个北京哥们,捏着实打实的北京户口 。有人给他一万块钱办假结婚 。女方不知道来自哪里,比他大十岁,和他办了结婚证,拿到北京户口再离婚,两人从头到尾不在一起生活 。
一万元在当时相当于我三年工资,不是小数,我那哥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添了一段“婚史”,以后真结婚时会有麻烦 。后来我才知道,有些中国人想移民到美国、西欧,也和当地人假结婚 。对象有华裔,有黑人大妈,反正都是当地破落户,靠假结婚挣点外快 。
【电影《后来的我们》中有你的故事吗?】影片里面方小晓没钱,只能靠相当于卖身的“恋爱”混在北京 。当年那些花钱假结婚进北京的故事如果拍出来,可能也比较震憾吧 。
男女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对于为什么一定要漂在北京讲不出大道理,但是电影通过一些细节讲了这些理由 。在县城,最好的职业就是公务员,而且基本要靠亲属关系才能拿到 。年轻人如果有什么理想,只能去大城市才会实现 。林见清通过一款游戏暴富虽然不常见,但也有内在的逻辑性,那种事情只能出现在北上广 。
很多观众说,片中的爱情没触动他们,但是林见清和父亲的关系让他们落泪了 。那是“小地方人”挤进大城市必付的代价 。与此类似的就是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很多人无法给父母创造留居条件,只好亲情分隔 。
因为搞文艺行业,最大客户群就在北京,所以从二十年前我就三天两头跑北京 。好在当时我住在离北京几站路的地方,早出晚归即可,还不用漂在那里 。但是我在北京的业务伙伴几乎都是北漂,极难遇到讲北京方言的人 。他们衣食住行的情况我是看在眼里的 。
《后来的我们》虽然是爱情片,却用心去表现下层北漂生活,还原度极高 。绿皮火车、蜗居、城中村、电脑城、不停搬家,自行车和电动三轮 。看得出整个剧组在服、化、道方面十分用心 。林见清方小晓同居时的邻居都是北漂 。影片中几次用长镜头交代各家各户的生存状态,这些细节都让它与那些发生在豪宅中的爱情故事完全不同,非常接地气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让它的票房从一堆爱情片里脱颖而出 。
有些人说这个片子三观不正,但如果他们知道北漂是一群什么人,可能会有更多的理解吧 。人类从农村挤入城市,再从小城市挤入大城市,这是不可逆转的洪流 。这期间发生过很多悲欢离合,能有电影人把镜头对准这群“无根的草根”,我认为单凭这点,《后来的我们》就应该拿一堆奖 。

电影《后来的我们》中有你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有的!
那个情节和我特别的像,我记得我以前开小吃店,那时候迷上了网络游戏,店铺也经常关门,就在租的房间里玩游戏,而我老婆也是在旁边,吃着泡面 。
或许是看不惯我这样的不上进吧,有一天,她对着还在玩游戏的我说,她要回老家了 。然后她就真的走了,而我还在继续玩着游戏 。。。
我一个人也待不住,最后也走了,回了趟老家,她躲着我,最后在车站遇见了,我让她下车,她就是不肯,最后我只能看着她远去 。
而我做了个决定,去了很远的地方 。。。
虽然最后和我老婆还是和好了,但是店也开不下去了,各自打工,落得个一身清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