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复种指数 怎么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 三 )


三、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完善护林管理的机制 。
林业资源既可以保住水土流失,也可以影响小气候,还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然而,不少地方却对植树护树不够重视,自上世纪中叶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后,参天大树所剩无几,虽然还剩部分树林,但许多村为了村里的公益事业而被卖砍伐掉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也实行退耕还林,却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被野火烧了一遍一遍,出现有“年年还林不见林” 。所以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是许多地方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森林的覆盖面积必需植树与护林相结合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时,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感谢邀请回答:
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
复种指数指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
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 。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 。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复种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复种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2 。复种种类,主要的有稻-稻-麦(油菜)、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甘薯等 。近几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发展了小麦-水稻-再生稻种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 。
复种指数与作物熟制有一定关系 。中国复种指数已从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 。全国各类地区复种指数大致为:五岭以南约200%左右;五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约180~200%;长江以北,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为150~180%;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约120~150%;长城以北地区,除部分旗、县外,大部在100%以下 。根据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 。
复种
复种是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有两年播种三茬,一年播种二茬,一年播种三茬等复种方式 。复种的方法有:(1)复播,即在前作物收获后播种后作物;(2)复栽,即在前作物收获后移栽后作物;(3)套种,即在前作物成熟收获前,在其行间和带间播入或栽入后茬作物 。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和总量的有效措施 。
基本定义
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麦-棉一年二熟,麦-稻-稻一年三熟;此外,还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 。上茬作物收获后,除了采用直接播种下茬作物于前作物茬地上以外,还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达到复种目的 。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或称种植指数来表示 。
复种
应用限制
复种主要应用于生长季节较长、降水较多(或灌溉)的暖温带、亚热带或热带,特别是其中人多地少的地区 。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延长光能、热量的利用时间,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年总产量;使地面的覆盖增加,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充分利用人力和资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