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叹为观止的漳州结婚习俗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你嫁到福建漳州去 , 那你就得按照漳州的婚嫁习俗来办理你的婚事 。毕竟是一辈子的事 , 怎么能马虎?但是你又不了解 , 怎么办呢?让小编来给你解说解说 。带你领略漳州文化 。
新娘临上轿 , 要放声大哭 , 谓之“哭好命” 。花轿出门 , 女家要放鞭炮 , 并随即把门关紧 , 或以米筛置于门口 , 据说这样财气才不致被女儿带到婆家 。在轿起行不远 , 新娘从轿中掷出一把扇子 , 表示父母不必为她操心 , 称“放心扇” 。花轿行列忌讳路遇另一迎亲队伍 , 谓之“喜冲喜” 。万一遇上 , 必须互换新娘头上簪花 , 俗称“换花” , 以此破解 。花轿抵男家 , 新郎脚踢轿门三下 , 俗说以此压服将来的雌威 。轿门开 , 小姑捧柑桔让新娘触摸 , 意吉祥如意 。
新郎牵新娘出轿 , 新娘起身复坐 , 如此反复三次 , 俗说此乃是显示新娘的尊贵 。新娘下轿 , 送嫁姆拿出挂在新娘轿后面的米筛(上画八卦或阴阳太极图)遮其头上(也有用伞者),谓之“上不着天 , 下不着地” 。俗信结婚这天新娘妈最大 , 为避免触犯天上之神 , 故以米筛遮日 。也有迎娶选在下半夜天亮之前 , 新郎牵着新娘跨过门槛时 , 新娘要跨过稻草火入大门进洞房 , 新郎由前到后替新娘揭头巾 , 同吃“合婚圆” 。
中午是吃“舅仔桌” 。桌上摆12道菜 , 每动一道菜 , 都有吉语相伴 。12碗中 , 6荤6素 , 所有鸡、鱼、猪肉、蔬菜、瓜果均无禁忌 。新婚之夜宴请至亲好友邻里,母舅和舅祖坐中桌首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 。第一次鞭炮响,表示开宴,第二次鞭炮响,表示宴毕 。散席后即转入“闹洞房”,以层出不穷的花样将新郎、新娘闹得十分尴尬,闹客以此为快 。据说叫一个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孩在新床上翻身打滚,会早生贵子 。
翌晨 , 新娘“出厅”给公婆敬甜茶 , 公婆以红包还礼 。礼毕,?则到厨房拜灶君 。这天 , 娘家的兄弟要来探望,叫“探房” , 男家设宴款待 。第4日 , 新娘偕新郎“归宁”娘家 , 俗称“做客” , 父母设宴请新女婿 。“做客”一定于天黑时前回婆家 , 带回各种礼品 , 其中必有象征“好头好尾”的用红丝线捆绑的两根带尾甘蔗 , 置于门后 。有些地方新娘必须随带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用红丝线绑脚) , 俗称带路鸡 , 寓意夫妇和睦相处 , 白头偕老 。30年代 , 有知识界及开明人士倡导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结婚,以“集体婚礼”为时尚 。目的在简化手法 , 节省开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提倡婚姻自主 。1950年颁布《婚姻法》后 , 逐步改革封建婚姻陋俗 ,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 。除保留招嫁(?即合伙婚)、二婚亲(男续弦、女再嫁)等俗外 , 诸如指腹为婚、童养媳(即自小养女与自已的儿子成婚)、纳婢(即富有者纳婢为妾)、寄房婚(即新娘与雄鸡举行婚礼 , 雄鸡代表离家在外的新郎)、冲喜婚(即新娘与重病人成婚)、人鬼婚(新郎与亡故的小姐成婚 , 以木牌代表小姐亡魂行婚礼)等封建包办买卖婚姻之劣俗已消除 。社会上婚事新办十分盛行 , 一般不办酒席,不坐轿,举行集体婚礼、开茶会等形式,并出现旅行结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