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高级的修养,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二 )


中国有句古话说:“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表达善意,不仅需要善良,更需要换位思考 。
想起早些年看过的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闻 。某企业家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全校师生站在黄土飞扬的操场上举办捐赠仪式 。他们将捐赠的现金取出码成钱堆,拉着受助孩子在钱堆中拍照 。面对数十台摄像机,企业家西装笔挺,露出标准的笑容,而一旁的孩子,却很难习惯这样的大场面,低着头战战兢兢地揪着衣角,满是不安 。这种所谓的“公益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孩子们则需要一次次地对着镜头讲述自己悲惨的家境 。很多孩子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失去了乐观和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汹涌的自卑感 。那不是善心,那是闪光灯下的野心;那不是善意,那是自我感动的恶意 。
我们期盼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善意,但有时候不恰当的善良,反而会加重弱者的伤害程度 。带着目的性的高调行善不是真的善意,真正替受助者着想才是真正的善良 。
在西安,有大学里的一些学生突然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十分诧异 。之后才得知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的“隐形资助” 。恰到好处地筛选出了需要帮助的学生,又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和自尊心 。
在苏州,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一直悄悄资助一位大学生 。受助者从未见过他们,只知道他们曾是苏州一所大学的教授 。毕业那年,学校组织了一场“困难生毕业见面会”,邀请两位老人前去参加 。那天,两位老人并没有出现 。
真正的善良,从不是刻意做秀给别人看,而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考虑到他人内心感受的真诚 。
什么是善良?人为什么要善良?没有固定的尺度,没有标准的答案 。倾尽财物捐助是善,舍生忘死救人是善,但你知道吗?除了轰轰烈烈的壮举,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不声张的体贴也是善 。
公交车上,一位年轻妈妈背着一个宝宝,后座的姑娘担心宝宝头磕到座椅,便伸手轻轻托住了宝宝的头 。或许是怕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她并没有提醒,而是就这样默默托了一路,直到年轻妈妈下车,她才在下一站下车 。
地铁上,一位小伙见坐着轮椅的男子不方便,便这么一手抓住轮椅,一脚卡着车轮,看似若无其事,实际上默默坚持了20多分钟,直到这位男子下车 。这是一场输赢已定的赌局,但背后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善意 。有时候,生活中的善良,并不是一定要做点什么大事,而是就是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多在行动上照顾别人一点 。做一个善良的人并不难 。
一切以方便他人为目的的自我约束行为,均可以视作善良 。善良,不是故意做给谁看,也不是想去感动谁,而是繁杂社会之中,给自己良心的一个交代 。谢谢人世间所有不动声色的善良!
愿历经沧桑的我们,能一直有一颗安然向善的心 。
人的修养从古至今从没有分过等级 。但是把修养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别有之 。例如,心性的修养,文化学识的修养,接人待物礼仪交往的修养等等 。贵问答中所说"不动声色的善良”如果实在要划分的话可归类于"心性"类的范畴 。用老话讲是一君子施恩不图报 。用现代俗话讲的就是做好事,不留名 。学雷锋啰 。做慈善等 。不管如何修身养性,做好事,既帮助了別人,又愉悦了自己,何乐不为!
因为他有底线,他有自尊,不卑不亢,少不欺老不哄,对上不奉迎,对下按常規办亊,能见贤思迁,助人为乐,这就是他高级修养,高级素质 。
修养不一定善良,善良不一定有高级的修养,革命战争年代,农村老百姓对待红军那才叫善良,自已舍不得吃,省给红军吃,那少年代有高级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多的去,但有几个有老百姓善良的,善良是一种传承,善良来自于本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