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间中,周广先生新收的徒弟乔俊,正在专心致志地练习雕刻 。她学习剪纸数月,刻功已小有模样,只是染色技巧仍未完全掌握 。偶尔晕染拿捏不好,师傅周广会严厉指正 。
这些雕刻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 。去线留面为阴刻,去面留线为阳刻 。一副图案复杂、刀工精细的剪纸作品,往往要用十几把刀具的配合,技艺高下全凭雕功 。
经验丰富的师父们,对徒弟的刀法练习要求十分苛刻 。早些时候,蔚县剪纸不似如今市面上这样大 。人们钟爱小尺寸,面积小,做起来也困难 。匠人必须全神贯注,一根根雕出发丝、胡子的走向 。
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戏剧脸谱,师傅要求刻出五十根胡子 。就算细微到肉眼难以分清的地步,只刻出四十九根也得打回重做 。
除了刀工,蔚县剪纸讲求“画”、“染”、“刻”三艺皆精 。甚至有“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说法,来强调染色的重要性 。不似人们印象中单调喜庆的红色剪纸,蔚县剪纸往往如一道彩云,斑斓而炫目 。它在染色上大胆、泼辣,追求“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每道颜色绝不含糊 。
剪纸题材多取自人物,也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布局疏密有致,很费心思 。周广先生父亲周永明,师承蔚县剪纸的祖师爷王老赏,所创作的200余幅戏剧脸谱剪纸,形象逼真传神,各具姿态,至今备受喜爱 。
而周广先生本人,则从2011年起埋首于《蔚县百工图》的创作 。他有一个宏大的计划,欲效仿《清明上河图》,用十多年的时间,绘制一副长长的蔚县生活图卷 。以毕生所学记录心爱的故土 。
△周广先生剪纸作品《百工图》
△周广先生手绘线稿
父辈精美的艺术,该如何代代传下去?传承人周广先生说,他最想在当地建一所剪纸艺术学校,让孩子们系统地去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新与传承剪纸艺术 。
他还想建一座周永明剪纸博物馆,把父亲留下的大量作品在馆里很好地保护下去 。毕竟,“留下的东西太多了,真的没地方保存 。”
“遗忘是对记忆的重新整合,只有经历过遗忘,才能将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经验转变为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回忆起的东西产生全新的价值 。”
【对于剪纸艺术我还知道 你是如何看待剪纸艺术的?】年关将至,为了将这门传统的剪纸艺术带回城市,我们特选“金鸡报晓”与“福字”蔚县剪纸放入礼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愿你将剪纸贴上窗,过一个万象更新的好年 。
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艺术最早发现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但早在纸出现以前,就已经有用其他薄片材料剪刻镂花的记录,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不断完善和丰富,形成了具有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多种剪纸形式,极具装饰性和艺术性 。
传统剪纸作品主要是对自然界的事物及民间生产生活场景的描绘,有动物、花卉、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甚至有的剪纸作品取材于神话传说、曲艺戏剧等等 。
剪纸作品十分讲究图案组成的对称和平衡,一种或几种图案元素经过有规律的排列,会形成条理清晰、和谐完整的构图 。同时剪纸艺术又具有随意性、抽象性、适时夸张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展现了作品的造型之美 。
剪纸艺术属于即逝艺术,之所以能流传,沿革如此漫长的时间,主要是依靠“传承”来达到的,即上辈人通过言教手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观念和剪纸中的艺术符号(即纹样)以及自己在剪纸创作中的创新和体验传给下一代 。通过这样的传承,剪纸艺术凝聚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承载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 。
- 你喜不喜欢喷香水?对于不喜欢喷香水的人你怎么看?
- 吃出苗条 最聪明的进食时间
- 饮茶瘦身的艺术 轻盈瘦身奶茶香飘飘
- 徕卡相机到底好不好 徕卡相机到底好不好?
- 五种另类瘦身运动
- 3招瘦臂操速成“玉臂美人”
- 早晨喝姜片红茶 轻轻松松瘦一圈
- “艺术品”为什么会被称为“艺术品”?“艺术品”都有哪些“艺术表现力”呢?
- 每天必做 小动作让你越来越瘦
- 天气决定你的跑步方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