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相比于南方人更爱搓澡?( 五 )


“洗澡”和“冲凉”,尽管是有点儿区别,但跟另一种方式比较一下的话,则又不一样了,这种方式就是“泡澡” 。“泡澡”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洗干净身上,也不是为了冲去汗水和凉快儿 。而是为了享受、为了舒服了 。
在过去的北京,各地区都有公共浴池,俗称“澡堂子”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位于虎坊路大街上的“清华池”,一个是坐落在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 。“清华池”建于1905年,“清华园”也开张于1917年 。
有了浴池,自然就有了爱“泡澡”的人,“泡澡堂子”一词也就“应运而生”了 。
那么,“泡澡堂子”的爱好分南北吗?我的说法是:不分 。
过去,北京是很有一些爱“泡澡堂子”的人 。哪个“澡堂子”里都会有一些“熟脸儿”的老主顾 。而远在南方的扬州,不也同样有“泡澡堂子”的习俗吗 。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中所说的朱自冶,不就曾经把“泡澡堂子”当做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吗!用扬州人的说法,这叫做“上午肉包水”,既喝茶 。下午“水包肉”,这便是“泡澡堂子” 。
说到了“泡澡堂子”,自然也就离不开“搓澡”了 。
“搓澡”,也分南北两派 。南派主要是指扬州的“搓法儿” 。北派则是以北京为主 。
北京的“搓澡”,不仅自成一派,且“搓澡工”也都是来自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说起来有点儿“好玩儿”,为啥呢?因为当时在北京干“最脏的”、和“最干净”的活的人都是来自于这个地方 。这地方就是河北省的定兴县 。那么,什么是“最脏的活”的活呢?
民国时期,北京的冬天家家烧的都是煤球儿炉子,头冷前,买回来煤沫子,然后再雇用搖煤球的到家里给摇成煤球儿 。搖煤球儿的人,用一个大筛子,架在一个花盆上,跟摇元宵似的在那摇,除了身上的衣服,那手跟脸也都是黑的了,您说这脏不脏吧?
跟搖煤球儿的相比,在“澡堂子”里干活的人天天下班了都要洗个澡,这是不是最干净的呢?
好啦!闲话到此为止,下面咱接着聊“搓澡” 。
“搓澡”,通常是两个作用:一个是多少天内们没洗澡,洗澡时先在池子里泡一会儿,然后用拧干了的毛巾搓,搓下一条儿条儿的“泥卷儿”来 。说是“泥卷儿”,其实除了太脏的人身上有油、灰尘之外,主要还是脱下来的外皮,既“角质层” 。另一个作用则是针对三天两天在“澡堂子”里泡着的人了,泡舒服了再搓一下,如同按摩,是为了轻松 。然而,不管是为了搓干净还是为了搓舒服,北派在搓澡时都要用力 。先是把毛巾拧干,然后平放在手掌上,再往手背上一包一拧,用另一只手攥着拧起的毛巾把儿,双手用力,开搓 。对于搓澡的要求,有一段顺口溜是这么说的:“粗皮重,紧皮轻,手平把稳,搓两肋,要放松 。”其意思就是:遇见皮肤糙的人,要搓的重一些,皮肤细腻的人呢,则就是搓的轻一点儿了 。搓的时候手要平、把要稳 。搓两肋的时候,要搓的轻一些 。
搓一下是一下,直搓到后背发红 。这就是典型的北派搓法 。
与北派相比,南派的搓法就显得“温柔”多了 。先是用一条大白毛巾,在手上缠成一个前面带尖儿的毛巾卷儿,然后一点一点往下搓,细腻,是其最大的特点 。
【为什么北方人相比于南方人更爱搓澡?】那么,是不是北方人比南方人更爱搓澡呢?以前,除了“澡堂子”里的“老泡儿”之外,一般情况下是这个样子的 。咱还以北京为例:过去,北京冬季寒冷干燥,住的又都是平房大杂院,洗澡不那么方便,隔些天洗一回身上肯定脏 。即使不用搓澡工,相识的人之间也都是互相帮对方搓一下 。今天,住楼房的多了,不管南方北方,家里都装了洗澡设备,天天洗,身上也就没那么多的“泥卷儿”了 。所以,如今的北方人也不像过去那么爱搓澡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